作为诱导和维持的常用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已在临床上使用了25年,人们认为在建立静脉通道之前,对儿童使用七氟醚诱导是安全的,也没有吸入麻醉药在围术期过敏的相关报道。
近期,在EJA上报道了一例儿科患者全麻使用七氟醚引发的皮肤过敏反应。
患儿,男,12岁,48kg,cm,既往体健,拟行急诊鼻骨骨折复位术。其母诉患儿5月龄时,在镇静麻醉下行头颅CT检查30min后出现皮肤反应。目前无法获取当时的病历记录,也不知使用了何种药物。此外,无其他过敏史。
此次患儿未使用麻醉前用药,静脉诱导: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5mg/kg,罗库溴铵0.4mg/kg,使用地米80μg/kg后行气管插管。计划使用七氟醚行麻醉维持,但1%七氟醚使用1min后,患儿颈部和胸部出现大片皮疹,立即停药,皮疹迅速消失。后手术在异丙酚维持下平稳进行,其它用药见图1。
图1围术期药物使用时间轴
手术快结束时,再次使用2%七氟醚,2min后出现皮疹,停止使用后皮疹消失。不伴低血压和支气管痉挛,麻醉复苏后无再发症状。
患儿被上报到药物过敏反应中心调查,过敏试验超过一年,特异性IgE胶乳和吸入麻醉剂过敏试验阴性。胶乳、芬太尼、罗库溴铵、异丙酚、地米、七氟醚、依托咪酯、硫喷妥钠、聚维酮碘、洗必泰皮试阴性,体外嗜碱细胞激活试验七氟醚和丙泊酚阳性,芬太尼和罗库溴铵阴性。
七氟醚在皮肤上会立即蒸发,故皮试阴性。真皮内试验无法执行,因为高浓度会有刺激性,而室温又会导致不明确的稀释浓度。七氟醚的嗜碱性粒细胞激活试验有更多问题:该试验仅限于高浓度,因为蒸发无法在临床上验证;目前尚需确定阳性结果的浓度和阈值,以及其特异性和敏感性。
异丙酚的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可能是假阳性,临床上,我们没有发现症状与异丙酚使用的时间相关性,而异丙酚皮试有很高的敏感性,反复重复试验为阴性。
诊断药物过敏反应的金标准是可疑介质的残留物,该患儿症状与七氟醚使用时间明显关联说明七氟醚是触发因子。使用后即刻反应加之婴儿时期暴露,表明该事件可能是IgE介导。
事后看来,第二次使用七氟醚可能在伦理学上有争议,然而,尽管症状与七氟醚的使用有明显时间相关性,仍不能明确七氟醚就是触发因子。在对麻醉状态下的患者密切监测、安全控制气道时,适当行药物激发试验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据作者了解,七氟醚引起的麻醉过敏鲜有报道,并建议在调查围术期过敏反应时不要忽略吸入麻醉药。
编辑:陈成雯
责任编辑:高瑞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