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
摄影部位
体位
中心线
显示部位及(备注)
手正位
第三掌骨置暗盒中心,各手指稍分开
经第三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入
显示拇指的掌指骨斜位,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呈后前位
手侧位
手侧位放暗盒中心,母指沿掌面伸直,其于四指并拢,第五指的掌指关节置暗盒中心
经第二指的掌指关节垂直入
显示第二至第五掌骨,指骨相互重叠的侧位影像,拇指正位影像
手的后前斜位
手掌面朝下斜放暗盒,五指自然分开稍弯曲,掌面与暗盒成45°角
经第三掌指关节垂直入
显示第一至第五掌骨,指骨及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斜位影像,第四,五掌骨基底部相互重叠
手的前后斜位
手掌面朝上,掌面与暗盒成45°角,五指自然分开,小指贴暗盒
经第三掌指关节垂直入
显示第一至第五掌骨,指骨及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斜位影像,第一,二掌骨稍有重叠
拇指正位
拇指背面贴暗盒,用对侧手将被检侧的其于四指向手背侧掰开
经拇指掌指关节垂直入
显示拇指的指骨,第一掌骨及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几籽骨正位影像
拇指侧位
拇指外侧贴暗盒,其余四指自然弯曲,指尖贴暗盒保持平稳
经拇指掌指关节垂直入
显示拇指指骨,第一掌骨及指间关节,掌指关节侧位影像
腕关节侧位
前臂伸直,手半握拳,将腕部掌面朝下贴暗盒中心处
经尺骨,桡骨茎突连线处垂直入
显示腕关节侧位影像
腕关节后前位
前臂伸直,手指自然弯曲,手及腕部尺侧贴暗盒,腕骨置暗盒中心
经第一掌指基底部垂直入
显示腕关节的正位影像
腕关节尺偏位
前臂伸直,手掌面平放暗盒上,腕部置于暗盒中心,使被检侧手向尺骨侧偏转呈外展状
对准尺骨,桡骨茎突连线的中点垂直入
显示舟骨正位影像
尺桡骨前后位
手掌朝上,前臂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腕骨稍外旋,肘部及肱骨远端贴暗盒
经前臂中点垂直入
显示尺,桡骨及腕关节与肘关节正位影像
尺桡骨侧位
手成侧位拇指向上,肘部弯曲约90°角,尺侧贴暗盒
经前臂中点垂直入
显示尺,桡骨及腕关节与肘关节侧位影像
肘关节正位
前臂伸直,手掌朝上,将肘部尺骨鹰嘴突放暗盒中心
经肘关节垂直射入
显示肘关节及尺,桡骨近端与肱骨远端正位影像
肘关节侧位
手侧位拇指朝上,肘部弯曲成90°,前臂近端及肘部和肱骨远端呈侧位贴暗盒帚关节置暗盒中心
经肘关节垂直入
肘关节及尺。桡骨近端与肱骨远端侧位影像
肱骨正位
仰卧,被检上肢伸直手掌朝上,上臂和肩部紧贴暗盒,肱骨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暗盒上下包肩关节和肘关节
经肱骨中心垂直入
显示肱骨,肘关节及肩关节正位影像
肱骨侧位
被检上臂贴暗盒,手臂向外侧与躯干部分开,前臂内旋肘关节弯曲,拇指朝上,使肱骨内外上髁相互重叠呈侧位
经肱骨中心垂直入
显示肱骨及肘关节侧位影像
肩关节正位
仰卧,被检上肢神直手掌朝上,使肩部贴暗盒
经肩关节处垂直入,屏气曝光
显示肩关节及组成关节部分肩胛骨,肱骨与邻近锁骨正位影像
肩胛骨正位
仰卧,被检侧肩胛骨置暗盒中心,对侧肩部垫高
经肩峰与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中点垂直入,屏气曝光
显示肩胛骨,肩关节,肱骨近端及锁骨外1∕3等正位影像
肩胛骨侧位
站立或坐于摄影床,被检侧胸壁后缘贴暗盒的正中线手臂抱头转动身体,使肩胛骨的内外缘与暗盒垂直,暗盒上超肩部,下缘包肩胛下角
经肩胛骨内缘中点垂直入,屏气曝光
显示肩胛骨侧位影像
锁骨正位
仰卧,被检侧锁骨中点放暗盒中点,肩部贴暗盒,对侧肩部垫高
向头侧倾斜15°角,经锁骨中点入,屏气曝光
显示由于中心线向头侧倾斜,锁骨影像显示的呈平直状
下肢
足正位
坐位或卧位,被检侧膝关节弯曲将足踏暗盒,对侧腿伸直
经第三趾骨基底部垂直入
显示足趾骨,跖骨及跖骨与三块楔状骨形成的关节面与舟骨及骰骨正位影像
足侧位
座位或卧位,身体向被检侧倾斜膝关节弯曲,将足外侧贴暗盒,足矢状面与暗盒平行
经足中部垂直入
显示足趾骨,跖骨及楔骨侧位重叠影像和骰骨,舟骨部分重叠影像与距骨,跟骨侧位影像
足内斜位
坐位或仰卧,被检膝部弯曲,足底内侧贴暗盒向内倾斜,足底与暗盒成30°角
经第三趾骨基底部垂直射入
显示第一,二趾骨,第一,二跖骨基底部,第一,二,三楔骨重叠影像,第三,四,五趾骨,第三,四五骰骨,舟骨,距骨与跟骨斜位影像
跟骨侧位
坐位或侧卧,被检侧足跟骨外侧贴暗盒
经跟骨内侧面中点垂直入
显示跟骨及距跟关节,跟骰关节侧位影像
跟骨轴位
仰卧或坐位,被检侧腿伸直跟骨贴暗盒,足矢状面垂直暗盒,对侧膝部弯曲,用布带将被检侧足尖向后拉,使踝关节背屈
向头倾斜30°~45°角,经跟骨中心入
现在跟骨轴位影像
踝关节侧位
侧卧,被检侧腿弯曲外踝贴暗盒,使足矢状面与暗盒平行,将内踝上方1cm放暗盒中心
经内踝上方1cm出垂直入
显示内,外踝重叠的踝关节侧位影像
胫腓骨正位
仰卧或坐位,被检侧小腿伸直放暗盒中心,小腿矢状面与暗盒垂直
经胫腓骨中点垂直入
显示胫腓骨及关节正位影像
膝关节正位
仰卧或坐位,被检侧膝关节伸直置暗盒中心,膝部正中矢状面面与暗盒垂直
经髌骨下缘垂直入
显示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髌骨重叠于股骨内,外髁之间的膝关节正位影像-
膝关节侧位
侧卧,被检侧膝关节贴暗盒,膝部矢状面与暗盒平行,将踝部垫平
经髌骨下缘垂直入
显示膝关节侧位影像,当膝关节伸直是髌骨上移侧位影像
髌骨轴位
俯卧,被检侧膝部屈曲,膝部矢状面与暗盒垂直,用布带拉住小腿
经髌骨上、下缘入
显示髌骨轴位影像,常用于观察髌骨纵向是否有骨折及髌骨关节情况
股骨正位
仰卧,被检侧股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重合并垂直
经股骨中点垂直入
显示股骨及两端关节正位影像
股骨侧位
侧卧,被检股骨外侧贴暗盒,股骨矢状面与床面平行
经膝关节及股骨所包括部分中点入
显示膝关节及股骨中下端侧位影像,股骨上段及髋关节斜位影像
髋关节正位
仰卧,被检侧髋关节置暗盒中心,身体矢状面与窗垂直,下肢伸直两脚尖靠拢,双足稍分开
经髋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垂线向外2.5cm处垂直入
显示髋关节正位影像
髋关节水平侧位
仰卧,被检臀部垫高,暗盒侧立于髂骨嵴外上方,与身体矢状面约成45°角,对侧大腿抬起膝部弯曲
经股骨内侧面中心,与暗盒面垂直水平方向入
显示髋关节轴位,股骨头,股骨颈及股骨上端侧位影像
头颅
颅骨正位
俯卧,前额及鼻尖贴床,两上肢弯曲放胸旁,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床中线重合垂直,听眦线与床垂直
经枕外隆凸垂直入
显示两眼眶形状,大小对称的颅骨正位影像
颅骨侧位(蝶鞍侧位,鼻骨侧位)
俯卧头部侧转,被检侧头部侧面贴床,被检上肢伸直,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床平行,瞳间线于床垂直
经外耳孔向前,向上各2.5cm处垂直入
显示蝶鞍边缘清晰的颅骨侧位影像
颅底轴位(颅底上下轴位,颧骨弓轴位)
仰卧,背部垫高两手放身旁,双腿弯曲两脚踏床,头部后仰,顶部贴床,颅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垂直,水平面与床尽量平行
经两下额角连线中点,与水平面垂直入
(颅底骨折不可拍)显示两侧颞骨岩部,颧骨对称的颅底影像
汤氏位
仰卧,头部正中矢状面面与床中线一致垂直,下颏尽量内收,听眦线与床垂直
向足侧倾斜30°角,由前额部经两外耳道连线的中点相应高度入
显示颞骨岩部部位于枕大孔两侧的颅骨汤氏位影像
鼻骨侧位
(同颅骨侧位)但将鼻骨放暗盒中心
经鼻骨侧为中心垂直入
显示鼻骨侧位影像
鼻窦克氏位
俯卧,头部前额和鼻尖贴床,颅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垂直,听眦线与床垂直,鼻跟位暗盒中心
向足倾斜23°角,经鼻跟入
显示额窦与前组筛窦影像
鼻窦瓦氏位
俯卧,头部稍后仰,下颏贴暗盒,颅骨正中矢状面与床垂直为暗盒中心,听眦线与暗盒成37°角
经鼻中棘垂直入
显示双侧上额窦影像
乳突许氏位
俯卧,头部侧转成颅骨侧位状,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垂直床面,被检侧乳突贴床,耳廓前折,外耳孔置暗盒中心
向足倾斜25°角,经被检侧乳突入
显示乳突侧位影像
乳突梅氏位
仰卧,头转向被检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成45°角,听眶线与床面垂直,被检侧耳廓前折,乳突位床正中线上
向足倾斜45°,经乳突入
显示乳突轴位影像
脊柱
第一,二劲椎开口位
仰卧,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床中线一致垂直,头稍后仰牙齿咬合面与乳突尖连线垂直台面,曝光时尽量张口
经两口角连线中的垂直入
显示寰枢关节对称的第一,二颈椎后前位影像
劲椎正位
仰卧或站立,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垂直,头稍后仰,额不抬高
向头倾斜15°角,经喉结处入
显示第三至第七颈椎正位影像
劲椎侧位
仰卧或站立,头稍后仰下额抬起,两肩下垂,劲部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平行
经下额角向下2cm处水平入
显示颈椎侧位影像
劲椎斜位
俯卧,头颅呈侧位,被检侧朝下,下额前伸,使胸部冠状面与暗盒成55°角
经甲状软骨的劲部中间垂直入
显示颈椎椎间孔呈颈椎斜位影像
胸椎正位
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垂直
对准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处垂直入
显示胸椎整位影像
胸椎侧位
侧卧,两臂上举抱头,头枕上臂,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胸椎棘突后脊梁沟距床面6cm处,下肢弯曲
经肩胛骨下角第七胸椎出垂直入
显示第四至第十二胸椎侧位影像
腰椎正位
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垂直,使身体冠状面与床平行
经脐孔向上3cm处垂直入
显示胸椎正位影像
腰椎侧位
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将腰椎后棘突向前6cm处置于床面正中线上
经髂嵴向上6cm处垂直入
显示腰椎侧位影像
腰椎斜位
仰卧,身体冠状面与床面成45°角,将棘突向后2.5cm处,置于床面正中线上
经脐孔向上3cm处垂直入
显示腰椎斜位影像
腰骶关节侧位
侧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冠状面与床垂直,腰骶部位于床面正中线,腰骶关节于床面垂直,髂嵴下3cm置暗盒中心
经髂嵴向下3cm垂直入
显示腰骶关节侧位影像
腰骶关节正位
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一致垂直,暗盒上缘包脐孔,下包耻骨联合
向头侧倾斜15°角,经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入
显示腰骶关节正位影像
骶尾骨正位
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一致垂直,暗盒上包髂嵴,下包耻骨联合
经两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的连线中点出垂直入。如疑尾骨病变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0°角
显示骶尾骨正位影像
骶尾骨侧位
侧卧,将骶尾骨置床面正中线处,两腿弯曲
经髂前上棘向下2.5cm垂直入
显示骶尾骨侧位影像
骨盆
骨盆正位
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重合垂直,暗盒上过髂嵴,下过耻骨联合上缘向下10cm包括坐骨
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处垂直入(深呼气后屏气)90cm
显示两侧髂骨,耻骨,坐骨,闭孔与髋关节,骶髂关节对称的骨盆正位影像
骶髂关节正位
同骨盆正位
经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出处垂直入
显示双侧骶髂关节影像
骶髂关节斜位
仰卧,被检侧髂骨抬高身体冠状面与床面成25°~30°角,将骶髂关节置床面正中线处
经髂前上棘向内2.5cm处垂直入(平静呼吸)
显示一侧(抬高侧)骶髂关节间隙的骶髂关节切线位影像
胸廓
胸骨正位
俯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正中线垂直,前胸紧贴床面,冠状面与床面平行,胸骨中点放床正中线上。
向左侧倾斜20°角,经胸骨入(平稳呼吸)
显示胸骨倾斜的正位影像
胸骨侧位
侧卧,身体挺胸向前,两肩向后背,暗盒上过胸骨颈切迹,下过剑突
经胸骨颈切迹与剑突连线中心垂直入
显示胸骨侧位影像
膈上肋骨正位
常规胸部正位体位
经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水平入(深吸气后屏气)
显示胸部膈上肋骨影像
膈下肋骨正位
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垂直。暗盒上过肩胛骨下角,下过脐孔
经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中心与脐孔连线中点处垂直入(深吸气,呼出后屏气)
显示膈下肋骨正位影像
肺后前位
立位,前胸贴摄影架,有稍后仰,下额置片盒上缘,双肩自然下垂,两手背放髂骨处,上臂及肘部内旋,将肩胛骨外拉,身体正中矢状面与片架正中线重合垂直
经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中心水平入(深吸气屏气后)
显示肺叶及肋骨有纵隔,心脏正位影像
肺仰卧前后位
仰卧,暗盒放置背部,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长轴正中线重合垂直,两手臂肘部尽量弯曲内旋
经两侧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入(深吸气屏气后)
显示胸部肺野前后位影像
肺半卧位前后位
病人不能站立,依靠床后靠垫,暗盒放置背部,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长轴正中线重合垂直,两手臂及肘部尽量内旋
经两侧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入(深吸气,屏气后)
显示肺叶,肋骨及双膈肋角等部位影像
肺仰卧后前位
侧卧,身体垫高。暗盒横立于胸前,暗盒长轴正中线尽量与身体正中矢状面重合垂直,上肢抱头,下肢弯曲,暗盒上包肩部,两侧包胸壁
经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水平入(深吸气,屏气后)
显示肺叶,肋骨,胸壁,膈肋角后前位影像
胸部侧位
侧立,胸部患侧贴片架,两臂上举抱头,身体正中矢状面与片架平行,暗盒上缘平第七颈椎,前后缘包前胸后臂。下袁包膈肋角
经肩胛骨下角,腋中线处水平入(深吸气,屏气后)
显示胸部侧位影像
肺仰卧侧位
仰卧,背部垫高10cm,暗盒侧立患侧胸壁,暗盒长轴正中线与腋中线一致,并与身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上肢上举
经肩胛骨下角,腋中线处,水平入(深吸气后屏气)
显示胸部侧位影像
肺前凸位
站立片架前30cm,后背朝片架,两手背放髂部,肘部弯曲内旋,身体后仰,肩部贴暗盒身体正中矢状面面与片架正中线重合垂直,胸部额状面与片架成45°
(暗盒上缘过锁骨6厘米,两侧肩部距中心相等)!经胸骨柄下缘,水平方向入(深吸气后屏气)
显示锁骨在胸廓上方,前后肋骨呈水平状影像,肺尖部肺叶清晰
腹部前后位(卧位,腹部平片)
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重合垂直,两上肢上举放于头两侧,下肢伸直,暗盒上缘平剑突,下缘包耻骨联合,两侧包侧腹壁
经剑突至耻骨联合中点处垂直入(屏气曝光)
显示腹部正位影像
腹部立位
立位,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重合垂直,暗盒上缘平剑突,下缘过耻骨联合
经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处,水平入(屏气曝光)
显示立位腹部后前位影像
腹部倒立位
正位患儿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面垂直,背部贴暗盒,侧位患儿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面平行,侧腹贴暗盒,暗盒上缘过肛门3~4cm,在肛门处贴一高密度金属标志
经腹部正中部水平入,短时间曝光
腹部倒立位影像,可见胀气的肠曲。观察直肠内气体末端距肛门皮肤表面金属标志的距离
循环系统摄影
心脏,大血管后前位
同肺部后前位
经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水平入(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摄影距离2m
显示心脏及大血管正位影像
心脏,大血管侧位
同肺部侧位
经肩胛骨下角,腋中线处水平入
显示右心房,左心室,疑左心房增大,可以吞钡,观察食道压迹
心脏,大血管右前斜位
站立,右前胸转向前,贴暗盒,身体冠状面与板面成45°角,右手背放臂部,屈肘内收,左手上举抱头,暗盒前缘包括左侧胸壁
经左腋后线,肩胛骨下角高度水平入(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显示左心房大小,曝光前3~5s吞一口钡
心脏,大血管左前斜位
立位,左前胸壁转向前,贴暗盒,身体冠状面与板面成60°角,左手背放于臂部,屈肘内收,右手上举抱头,暗盒前缘包括右胸壁
经右腋中线,肩胛骨下角高度水平入(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显示右心房,左心室及降主动脉等部位左前斜位
泌尿系统摄影
尿路仰卧前后位
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重合垂直,暗盒上缘过笺突,下缘过耻骨结合
经胸骨剑突至耻骨联合中点垂直入(屏气后曝光)
显示腹部正位影像
尿路仰卧后前位
立位,腹部贴暗盒,身体矢状面与板面正中线重合垂直。暗盒上缘过剑突,下缘过耻骨联合。
经胸骨剑突至耻骨联合中点水平入(屏气后曝光)
显示腹部立位后前位影像
肱骨穿胸位
侧位立架前,被检侧肱骨靠暗盒,对侧上举抱头
平行射入被检侧肱骨上1/3
颈胸段正位
仰卧,头后仰,暗盒上缘包颈4,下包胸4
对准胸1垂直入
颈胸段侧位
侧卧于台上,台侧上臂向上举,颈胸尽力向前挺,远台上臂后外旋
对准锁骨窝垂直入
骶骨正位
仰卧,下肢伸直足尖拢。暗盒上包4腰椎下包尾椎尖
向头侧倾斜15°耻骨联合上3cm入
骶骨侧位
侧卧,上肢自然放胸前,下肢屈曲膝上移,暗盒上包腰椎5下包全尾骨
对准髂后下棘平面垂直入
(要清肠)
肋骨切线位
立位或卧位,被检部肋骨纵轴与胶片垂直是被检部位的边缘与中心线相切并对准胶片中心
应与被检局部肋骨的弧形缘相切对准被检部肋骨入(平静呼吸屏气
)
心脏右前斜位
立于片架旁右靠片,冠状面与暗盒成45~55°,暗盒上包锁骨5
经胸6(平静呼吸屏气)吞钡同是暴光
耻骨后前位
俯卧,下肢伸直,身体正中失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胶片横放,耻骨联合对胶片中点
股骨自转子连线中点垂直入
髂骨前后斜位
仰卧,身体冠状面与台面成35~45°角,被检侧的髂骨贴暗盒并平行
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分四等份靠近被检侧1/4处
颅颈交界部侧位
立位,面部贴暗盒,下额前伸听鼻线与暗盒平行,暗盒上包枕外隆突上6cm下包上部颈椎,颅颈置暗盒中
平行对准暗盒中心
内听道—经眶位
俯卧,身体失状面与台面垂直,听眦线垂直台面
经两外耳孔中点垂直入
视神经孔—后前位
俯卧,身体失状面向检侧倾斜37°被检鼻尖下额贴暗盒,头颅失状面成53°角,听鼻线垂直暗盒
对准患眼外下1/4垂直入
面骨—后前45°位
俯卧,头颅后仰,听眦线与台面成45°角
经鼻前棘入
颧骨弓—顶颏斜位
俯卧,颏部前伸头后仰,头向对侧斜45°角,身体失状面与台面成75°角,听眶线与暗盒平行
对颧骨弓入
颞颌关节
俯卧,颞颌关节置暗盒中心
向足倾斜25°对准侧外耳孔上7cm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