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骨折不可“卧以待毙”
医院骨科短短一个月内,成功为3位高龄摔伤骨折老人换了“新零件”,其中一位92岁的患者,是目前医院接受骨科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群体不断扩大。由于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老年群体成为骨折重灾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两难抉择时常困扰着患者及家属。医院骨科主任李成祥表示,高龄老人骨折,只要患者自身条件能够耐受手术的情况下,都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在“多科协作、多科护航”模式的有力保障下,高龄早已不是骨科手术的禁区。
换了“新零件”,高龄老人恢复行走功能
在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龄老人接受骨科手术已不鲜见。
近日,84岁的杨老太在家中不慎摔倒,难忍的疼痛令这位84岁的老人坐立不得。看着老人家疼痛不已,子女们心里都不好受,但又怕老人年事已高,经不住折腾,遂在家静养。18天后,老人突发高烧,咳嗽不止。见状杨老太的子女们毫不犹豫地将其送到医院骨科接受治疗。
经检查,杨老太被确诊为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髂外内静脉血栓合并肺部感染。考虑到老人家已84岁高龄,科室相当重视,并请相关科室骨干医生前来会诊。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为了让杨老太早日康复,开明的家属毅然决定让杨老太接受手术。
图为:术后下地行走锻炼的杨老太
如果是普通成年人骨折,确诊后即可直接手术。患者因骨折而合并的并发症较多,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术前,李成祥主任为老人制订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和康复措施,并请相关科室专家为杨老太进行“术前调理”并在右下腔静脉放置了一次性滤网。放置滤网后第三天,李成祥便为杨老太实施了左侧股骨头置换术。整个手术过程耗时不到一个小时,总出血量不到毫升,术后第三天给予患者溶栓治疗,溶栓结束后将滤网取出,患者便可以下地行走。
如今,老人已经康复出院,随访得知杨老太已恢复到伤前的运动水平。随后,88岁的陈老太和92岁的李老太也先后接受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三位高龄老人术后都恢复得非常不错,极大地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
高龄老人摔伤后切不可“卧以待毙”,医院骨科内强外联为手术创造条件
许多高龄老人摔伤骨折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受手术治疗,长期卧床、不能自理的生活方式极易引发“卧床综合征”——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脑梗塞、心肌梗塞、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这也是许多摔伤老人过早离世的原因之一。为此,李成祥主任提醒:高龄老人摔伤后切不可“卧以待毙“,手术是使高龄骨折老人重获新生的首选方法。
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完全可以恢复得相当不错,减轻病痛,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然而,很多老人术前免不了会有所担忧。李成祥主任表示,如今的医院骨科已经具备了非常强大的技术实力,并与麻醉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肾内科、ICU等兄弟科室紧密协作,高龄老人骨折手术已经成为骨科的一大亮点,平均每年成功完成数百例高龄老人骨折手术。
据了解,医院骨科在鹤壁市率先开展单髁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目前科室成功开展关节镜镜下治疗、腓骨截骨、胫骨截骨、单髁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等项目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得到患者及社会的充分肯定。
此外,李成祥主任特别强调,并非所有的骨折老人都能做手术,还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身体情况,特别是心肺功能,术前要由医生综合判断决定能否进行手术治疗。
科室
—(山城院区骨一病区)
—(山城院区骨二病区)
—(福田院区骨科病房)
李成祥主任医师,骨科主任,骨二病区主任。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省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省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副主任委员。3年、6医院和北医三院进修。擅长创伤骨折、脊柱及关节疾病的治疗,尤其擅长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关节镜、保膝(胫骨、腓骨截骨,单髁置换)、保头(股骨头坏死早期)治疗。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
信息来源:淇河晨报
图文编辑:杨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