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天,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小病人。
只有四岁的她,硬膜下血肿伴脑受压,双侧鼻骨骨折,还有由机械性外力作用致体表擦伤、咬伤致皮肤破损、体表烫伤、面部软组织创口、左下中切牙冠折。
能看到一些已经愈合的伤口痕迹,新旧交替,触目惊心。
早在4月8日她就来过一次,医护人员及时报警,孩子的父亲不承认是他打的,称是孩子自己弄伤的。直到4月23日,昏迷的她再次被送医,这次,父亲无法辩解,她也住进了ICU。
这个女孩叫做茜茜,今年一月份才从爷爷家里被接走,和爸爸后妈一起开始了噩梦般的生活。因为淘气多动,有时大小便不能自理,茜茜没少挨打,甚至亲生父亲管教她时,也会用手、数据线、笤帚殴打。
那天早上六点,父亲正在上夜班,茜茜又将大便拉在随身穿的纸尿裤里。
继母曲婷婷大怒,开始用拳头打她,用开水烫她,完了之后还不解气,右手拽住茜茜的衣领,将她的头使劲往卫生间的门框、门板上撞击,直到翻白眼,直到浑身颤抖。
后来曲婷婷给茜茜的父亲打电话,两人才将孩子送医。
人们看到茜茜的时候,身上除了烟头烫伤,刀片划伤之外,脸上还缺了一块肉,上嘴唇用剪刀将嘴唇铰下,脑门上是最新撞出来的伤疤。
这不是虐待,是虐杀。
我们已经无力去追问什么样的人会忍心对孩子下这样的手,毕竟近几年虐童的报道实在太多。将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物品,随意打骂虐待,无谓道义,不惧法律,这样的人远比能够看到的多得多。
医生问茜茜的伤如何而来,后妈说:「小孩抑郁自残」。
且不说四岁孩子抑郁的概率大小,人要怎么才能把自己伤成这样?既没常识,也不要脸。
生父更是撇清关系自称不知情,把大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又蠢又坏。
茜茜
在爆料中,有一段关于上药护士的描述,她说:「我给她的创口消毒,正常孩子都得哇哇乱叫,她一动不动一声不吭,躺在那里连眼泪都不抹。我跟她说你疼不疼,她刚开始点点头,后妈立马冲到头边说哪疼啊,哪疼啊?这孩子立马就摇头。」
视频里,她咬了自己的手,有人妄图想以此来证明自虐的真实性。她为什么咬手,因为无处发泄啊!不能喊,不能说,不能像没有良知的后妈一样胡乱打人,除了咬住自己,她没有任何反抗能力。
曾经有一个因家庭原因真正有自虐倾向的网友说,那种感觉就像被安全包裹着。为什么?因为人人都告诉你,你是个废物,没有存在的意义,可以被随意打骂随意践踏,时间久了之后,自己也这么认为。
将自己放在加害者的位置,对身体进行折磨,施虐,仿佛那不是自己的躯体一样。受伤的同时,心理上就会获得安全感,那是高高在上的胜利者的快乐。
和大家做一样的事情,我就不会痛苦。
若四岁的孩子已经被逼迫到开始走向这条道路,她的未来,需要更多的关爱。
2
他们的也是。
12岁的男孩夏天,在父亲入狱后,开始了浑浑噩噩的生活。继母只要一不高兴,手里有什么就拿什么打他,也会直接拿刀戳在他手上,有一次刀进去都能看见骨头,疤痕到现在仍还能看见。
他的书包里除了书,还有碘伏、棉签、创可贴,只是因为随时要处理伤口。更可恨的是,继母甚至会拉开窗户逼他跳楼,声称如果出了事,就说他是自杀的。
他曾试图把这一切告诉父亲,可是父亲受继母曹海鸿的挑唆,根本不相信他的话。
邻居几乎每天夜里都会听到孩子因无法忍受被毒打撕心裂肺惨叫声,经常会持续几个小时。直到有一天,楼下邻居实在听不下去了,又刚好认识孩子亲妈的堂弟,就说这个孩子实在打的不行了,你们赶快接走,要不然这个孩子会被打死的。
妈妈当天就马不停蹄地赶过去了,原本可以脱离苦海的夏天,却在一旁被吓得瑟瑟发抖,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不敢和妈妈走。
他说:「妈妈,你万一要不回去我,我还会在这个家里,到时候受到的虐待更多。」
好在判决下来,母亲终于夺回了自己的孩子,夏天由此开启了新的人生。他每晚都裹着厚厚的被子睡觉,妈妈问他不难受吗,他说:「这样我会觉得安心一点,不然总觉得会有人半夜把我脚拽出来,拽走。」
心理创伤,不是几个局外人一句安慰的话就能克服,未来的日子,这些孩子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年,香港《明报》报道了一起严重的虐儿案。医院,因为长期被全家当「出气袋」打骂及虐待,以致骨瘦如柴,全身长满褥疮、坏疽。
直至7月,女童无法抵受虐待而昏迷,母亲谎称医院求诊。更讽刺的是,她两个同母异父的姐姐,和亲生弟弟,都得到了父母的疼惜,唯独选择了她,作为全家发泄的工具。
3
世上哪有那么多公平,哪来那么多理由,不幸降临在你身上,那就是你的不幸而已。
但凝视卑微生命,就是我们这些人给自己的机会。
每个人都无法得知自己将来和伴侣是否能够相伴一生,无法得知孩子是否归于自己,无法保证他们将来是否会有类似的遭遇。
所以每一次看到别人的事件时,要记得去出一份力,去曝光,去谴责,哪怕微不足道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也能推动命运的齿轮。
如果法律不足以震慑他们,就改变到它到能够震慑他们为止。
每一个将来会成为父母的你,请一定认真考虑,自己是否能够尽到为人父母的义务。如果无法对一个生命负责,就请不要生下他,这也许是你此生最大的功德。
毕竟孩子来这世上时,也不会有人问他愿不愿意。
也许他不愿意。
社会热点
情感好文
娱乐评论
职场手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