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本无底,前进莫仿徨。
往
期
回
顾
录
第一章第一节人体解剖学基础第一章第二节骨关节系统第一章第三节呼吸系统第一章第四节消化系统第一章第五节脉管系统第一章第六节泌尿与生殖系统第一章第七节神经系统第一章第八节内分泌系统第一章第九节感觉器官第一章第十节人体的生理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结构第二章第二节磁学基础知识第二章第三节激光学基础知识第二章第四节X线摄影基础第三章第一节X线的产生第三章第二节X线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三章第三节X线强度、X线质与X线量第三章第四节X线的吸收与衰减第三章第五节第五节辐射量及其单位第三章第六节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第三章第七节X线的测量第三章第八节X线的防护第四章第一节数字图像的特征第四章第二节数字图像的形成第四章第三节数字图像的处理第四章第四节数字图像评价第四章第五节计算机辅助诊断第五章第一节头部,考点一览第五章第二节颈部,解剖重点第五章第三节胸部,解剖重点!第五章第四节腹部考点一览第五章第五节男性盆部和会阴断层重点第五章第六节女性盆部和会阴断层重点第五章第七节脊柱区第六章第一节CT影像诊断基础第六章第二节MR诊断基础第七章第一节普通X线设备()第七章第一节普通X线设备(2)第七章第二节CR与DR设备第七章第三节乳腺和口腔设备第七章第四节CT设备第七章第五节DSA设备第七章第六节MRI设备第七章第七节显示器附加拓展版第八章第一节PACS的发展与组成第八章第二节PACS的运行第八章第三节国际标准和规范第八章完毕第九章第一节图像质量管理第九章第二节数字X线摄影图像质量控制第九章第三节CT图像质量第九章第四节DSA图像质量控制第九章第五节MRI图像质量控制第十章第一节X线成像基本原理第十章第二节数字X线摄影成像原理第十章第三节乳腺摄影成像原理第十章第四节CT成像原理第十章第五节DSA成像原理第十三章第二节:X线影像造影技术.临床上最常用的泌尿系造影方法为:静脉肾盂造影。
2.静脉肾盂造影适应症:肾、输尿管疾病;不明原因血尿、尿道狭窄者、肾血管高压筛查。
3.静脉肾盂造影禁忌症:严重血尿、碘过敏、甲亢、孕妇、肝肾功能受损者等。
4.静脉肾盂造影前2小时禁食、水。
5.静脉肾盂造影对比剂常用有:60%-70%泛影葡胺离子型以及和非离子型对比剂。
6.成人对比剂用量为20-40ml,儿童用量为每千克体重-.5ml计算。
7.静脉肾盂造影时用压迫器倒八字压迫(压迫点在脐下两侧,骶骨岬水平)是为了防止对比剂流入膀胱。儿童或腹部病变不宜压迫者可使骨盆抬高约5°。
8.静脉肾盂造影摄影时间为7分钟、5分钟、30分钟各一次。
9.静脉肾盂造影结束后怀疑肾下垂、游走肾应加摄立位片。
0.静脉肾盂造影显示不清晰者可选用逆行肾盂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禁忌证:尿道狭窄,泌尿系急性炎症者,严重血尿和肾绞痛者。
2.逆行肾盂造影对比剂常用有:2.5%碘化钠溶液或0%-5%有机碘溶液,注射量为8-0ml,以患者有胀痛为标准,注射时间应在5秒内。
3.子宫输卵管造影禁忌症:碘过敏,经期前3天后7天、妊娠期间、严重心肺疾患者。
4.子宫输卵管造影第一次摄片为:子宫充盈像,第二次摄片为:输卵管充盈像,第三次摄片为:用碘化油24小时后或泛影葡胺30分钟后。
5.内外斜位(MLO)为显示单侧乳腺的最佳体位。
6.全景曲面体层摄影机架的高度应使患者听眶线与听鼻线的分角线与地面平行。
7.碘油类对比剂因易引起血管栓塞而不适用于心脏及各类血管造影检查。
8.经血管注入体内的有机碘对比剂由于血-脑脊液屏障的作用,不能进入脑实质,脊髓和脑脊液内。
9.离子型对比剂的渗透压高于非离子型对比剂,单体型对比剂渗透压高于双聚体型对比剂。
20.碘过敏的试验方法有:静脉注射试验、口服试验、舌下试验、皮内试验、眼结合膜试验。
第三节:乳腺摄影与口腔X线摄影检查、乳腺体位:乳腺钼靶摄影体位与方法详解(再次我这种标记“”)为我们常考的知识点)乳腺X线照相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放射科的照相工作,这儿要有安静和温馨的检查室,更要有高技术的投照技师,高质量的乳腺X线照相技术是放射医师对X线片进行正确评价的根本。中有通过最好的操作,正确的摆位、最佳曝光,最细微的癌性病变才会显示,才能保证细小病变的检出,从而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所以不同部位的病变,不同的病变均需要不同的投照体位才能更好的显示。现在就工作中用到的投照体位及投照方法总结如下:一、标准投照体位:2个,这是每个患者都要做的最基本的体位。
、CC位:头尾位管臂为垂直方向,中心X线在头尾方向。乳腺内侧部分必须完全包括在胶片内,尽可能的包括外侧部分,乳头位于中心呈剖面。腺体后脂肪组织的中心部分应成像,如果可能胸大肌影可显示在乳腺的后缘。
2、MLO位:侧斜位(内外斜位)患者站立,X线束以45度角自内上向外下穿过乳腺组织。全部乳腺组织清晰显示,胸大肌显影并延伸至或低于乳头后线,乳头呈切线位,乳腺下角郭清晰。二、其他投照体位:共5个,其中M、S、XCC、ML、AT、TAN、RLRM、CV经常使用。
3、XCC位:外侧头尾位相对于重视乳内侧的CC位来说的补充,是将CC位摄影中的乳腺外侧作为重点的摄影方法。
4、XCCL:夸大头尾位能显示包括大部分腋尾的乳房外侧部分的深部病变。患者起始体位如同常规CC位,在提升完乳房下部皱褶后,转动患者直至乳房的外侧位于暗盒托盘上。如果肩部稍微挡住了压迫器,可使球管向外侧旋转5度角,以保证压迫器越过胸骨头,不要向下牵拉肩部而使双肩位于同一水平上。
5、ML位:内外侧位内外方向摄影,平台与水平成90度。病变靠近胶片就能更清晰的被显示,内外方向是一个用来显示乳腺外侧病变的有效方法。
6、LM位:外内侧位外内方向摄影,摄影平台与压迫板的关系与内外方向摄时正相反。摄影平台与水平方向成90度,平台上缘高度调节至胸骨切迹的高度,胸骨接触到平台外缘。
7、LMO:外内斜位对乳内侧肿瘤的受检查者使用的方法。适用于乳内侧病变,瘦体型小乳房,男性,开胸术不久装有起搏器的受检查。
8、SIO:上外下内斜位对于用标准摄影体位很难显示出的乳腺内侧以及位于内侧上部的肿块。的显示方法。摄影平台的角度取决于乳头和肿瘤间的连线方向。
9、AT:腋尾位用于显示乳腺外侧和腋窝的摄影体位。调节摄影平台的角度直到与腋尾平行。
0、Axilla:腋窝摄影显示腋窝淋巴结、腋窝部分为目的的摄影,受检侧倾斜20-30度,上臂外展90度抬起,部分上臂、肋骨,全部腋窝进入照射野摄。
、ID:植入体退避位摄影必须手动模式曝光
2、FB:尾头位适于乳上部肿瘤的受检者使用。
3、RLRM:转动位减少乳腺的重叠,改善病变的显示及为了分离多数存在且重叠的病变而使用。另,用标准摄影仅有一个位置看到异常时,也可用此法确认病变的存在。向左或右旋转0-20度或改变摄影平台的角度。
4、TAN:切线位病变投影到乳腺组织以外的表浅脂肪组织上,改善病变显示的最有效方法—为追加摄影。为了明确接近于表面皮肤组织中存在的钙化时,也可用。此法要贴上铅标记。
5、CV:两侧乳腺间隙位(乳沟位)显示乳腺内侧后方深部组织的体位,必须手动曝光。
6、M:放大摄影(放大位)更清晰、祥细显示感兴趣区的特征、钙化、肿块边缘的特征,常与点压相结合,使用小焦点曝光。缺点是对比度稍差,辐射剂量大,运动模糊。X线管焦点尺寸采用0.mm,其放大率为.5~2倍。
对于放大乳腺摄影,十分关键的是由空气间隙和微焦点技术,会导致对受检者的曝光时间相对延长而增加辐射剂量。
7、S:点压摄影(定点压迫位)可对局部可能的病变提供更多的信息,将重叠结构推移开,使病变显示的得更好,此法须用点压压迫器。
二、乳腺导管造影技术
、禁忌症:
.患急性乳腺炎的病人;
2.怀孕为相对禁忌证,孕妇如必须作乳腺导管造影时,应以铅裙遮蔽腹部;
3、对造影剂过敏者相对重点:造影步骤中:①当患者感觉乳腺胀痛时,停止注入显影剂。如有剧痛应立即停止注射(提示造影剂可能外溢)②头尾位和侧位摄影压迫需适当,需要时可追加放大摄影。
三、口腔摄影X线摄影
、全景曲面体层摄影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腔曲面全景摄影X线机,将上颌骨、下颌骨、颞颌关节、上颌窦、鼻腔及全口牙齿的影像同时显示在张体层照片上的摄影技术。
2、全景曲面体层摄影能为牙科病,牙齿矫形以及牙槽骨,颞颌关节的骨折骨病等多种疾病提供重要的信息。
3、体位:调整机架高度使听眶线与听鼻线的分角线与地面平行。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