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
急救
夏季即将来临,很多朋友都开始了户外锻炼计划,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外伤或者其他紧急病症,掌握一些基础急救知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那么,夏季户外容易出现哪些急救情况?急救措施应该怎样做?五一小长假出行,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老李医院(医院)郑州院区急诊科急救医师楚腊梅医师日期应邀做客河南新浪网,来给大家做个详细的介绍。
一、夏季户外容易出现哪些意外?(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
1、各种意外伤害(创伤)
(1)昆虫蚂蚁马蜂类的叮咬伤
(2)扭伤
(3)外伤出血
(4)骨折
(5)烧伤、烫伤
(6)触电、雷击伤
(7)溺水
(8)气道异物梗阻
2、突发内科疾病
(1)中暑
(2)发热
(3)晕厥
(4)过敏
(5)食物中毒
(6)心绞痛、心肌梗死
二、意外出现时,应如何正确处理?
一旦发生意外,患者和随行人员一定要要保持冷静,切莫惊慌失措,在第一时间尽量按照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
1、将伤员转移至相对安全、平坦的场所
大多数发病场所通常是相对安全的,但在遭遇车祸、塌方、突发洪水、爆炸等场所因为还有再次发生遭遇车祸、爆炸、燃烧、塌方、淹没的可能,会危急到患者和救护人员,因此应将患者迅速转移至相对安全地点。为了便于后续现场救护的展开,所选场所应该是相对平坦和空旷的地方。
2、初步判断病情
主要是通过观察、询问和触摸等方法来进行的。目的是确定病情的轻重,是否需要急救人员前来处理。是否需要其他救援人员来协助。
首先判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是否伴有呼吸困难,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呼吸困难,则说明病情较重。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呼吸和心跳正常,则说明病情较轻。
如果是意外伤害,还应确认受伤部位、是否有外伤、是否有骨折等等。
3、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和救援电话
如果伤员病情较重,则应立即拨打电话求助,请急救人员前来处理。
如果是在偏远的野外,随行人员又少,需要救援队伍支援时,可拨打电话或专业救援队的电话求救。
4、进行必要的现场处理
为了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现场救治必须争分夺秒,特别是病情较重时,我们可以利用一切方法和手段去处理,使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三、针对不同情况,现场如何做初步处理?
(一)各种意外伤害(各种创伤)
1、昆虫类叮咬伤
(1)昆虫叮咬小的昆虫叮咬一般没有生命危险,但对于毒蜂、蝎子蜈蚣、毒蛇类的叮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如果毒液进入血管,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2)蜂蜇伤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应立即用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万一发生休克,应将患者放置于休克体位。
(3)蜈蚣、蝎子咬伤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
蝎子的毒呈酸性,可以用碱性肥皂水(别用香皂)、苏打水、3%氨水涂在伤口处,如果有蛇药的话,用温开水化开抹在伤口上,没药也可用泡开的冷茶叶(碱性)敷上。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
(4)蜘蛛咬伤蜘蛛有很多种,毒性也不一样,有神经毒、细胞毒、溶血毒等。蜘蛛毒也是酸性毒,处理办法与毒蝎子一样。
(5)蛇咬伤蛇毒分为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蛇咬伤时被咬的肢体应放低,在伤口近心脏的一端用布带子轻轻地扎起来。无口内舌、龈溃破或唇裂伤口者,可以口对伤口猛吸10来次,每吸一口血马上吐掉,最后还需漱口。在处理伤口的同时要及时服用和在伤口部位外敷蛇药。伤口部位应保持不动,如是脚伤,医院。被毒蛇咬伤是危险的,被无毒蛇咬伤也必须及时处理。
2、扭伤
扭伤多发于腰部、踝部、膝部、肩部、腕部、肘部、髋部等部位。多因过度旋转、牵拉等猛烈而不协调的肌肉收缩而引起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等软组织产生撕裂、断裂或移位等。
扭伤后首先应尽量原地休息,在下肢可抬高患肢,这样可以减少疼痛、出血或肿胀,避免伤势加重。有条件者可以用冰块冷敷,如果身边没有冰袋,最简单的办法是用凉水浸湿毛巾冷敷,或者直接取来半盆凉水把脚放进去。冷敷时间一般在半个小时,中间停一个小时之后进行第二次冷敷。
如果带有外用的跌打损伤药物,比如云南白药喷雾剂,活血止疼酊等外涂。
3、外伤出血
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涌出鲜红色血者是动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暗红色的血者是静脉出血。可根据出血的性质、出血量和部位选择以下方法。
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布带扎紧。但凝有骨折或伤口有异物时不宜用此法。
指压止血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压住动脉,可临时止血,多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出血。
止血带止血用橡皮或布条缠绕扎紧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以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伤口止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损害神经,造成肢体坏死。要在明显邯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者,每隔一小时放松l~3分钟,改为指压止血。此法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
(1)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一条长1米的橡皮管,先用绷带或布块垫平上止血带的部位,两手将止血带中段适当拉长,绕出血伤口上端肢体2~3圈后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2)布条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三角巾、布带、毛巾、衣袖等平整地缠绕在加有布垫的肢体上,拉紧或用“木棒、筷子、笔杆”等拧紧固定。
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病人,要使病人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应迅速医院进行救治。
4、骨折
骨折是户外活动常见的损伤,常见于摔伤、砸伤和车祸致伤等。
骨折部位一般都有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功能障碍等症状,疑为骨折时,要避免移动伤者或伤肢,对伤肢加以固定。
如果骨折发生在上肢,可将上肢捆绑于胸腹部,如果骨折发生在下肢,可将下肢捆绑固定于没有骨折的对侧肢体上;也可以将骨折捆绑固定在木板或树枝上。
如有外伤出血者要先止血后固定,出血较多时,可适当减压包扎或使用布条止血带止血。应当注意如果骨折端外露,不要将骨折端复位,应原位包扎。
如果伤员出现意识不清、出冷汗、脉搏细弱等,有可能是发生了创伤性休克,应及时将伤员放置于头低、脚高的体位。
在搬运伤员时,为了避免骨折端刺伤周围的血管、神经、肌肉,应注意保护好患肢,一人牵引患者,尽量不要做大幅度的移动。
当出现脊柱骨折时,应尽量避免脊柱的扭转和屈曲,以免造成或加重脊髓的损伤。
对于颈部脊柱骨折,则应使伤员仰卧位,在头枕部垫一薄枕,使头部成正中位,头部不要前屈或后仰,再在头的两侧各垫枕头服卷,最后用一条带子通过伤员额部固定头部,限制头部前后左右晃动。对于胸椎、腰椎骨折,则应使伤员平直仰卧在硬质木板上,在伤处垫一薄枕,使脊柱稍向前突,然后用几条带子把伤员固定,使伤员不能左右转动。
如果伤员伴有昏迷,尽量不作不必要的搬动和检查,务必保持呼吸道通畅。
5、烧伤、烫伤
烧烫伤按深度,一般分为三度:
一度烧烫伤:只伤及表皮层,受伤的皮肤发红、肿胀,觉得火辣辣地痛,但无水泡出现。
二度烧烫伤:伤及真皮层,局部红肿、发热,疼痛难忍,有明显水泡。
三度烧烫伤:全层皮肤包括皮肤下面的脂肪、骨和肌肉都受到伤害,皮肤焦黑、坏死,这时反而疼痛不剧烈,因为许多神经也都一起被损坏了。
烧烫伤的程度不同,救护措施也不同。
1、对一度烧烫伤,应立即在5分钟内将伤口处浸在凉水中进行“冷却治疗”,它有降温、减轻余热损伤、减轻肿胀、止痛、防止起泡等作用,如有冰块,把冰块敷于伤口处效果更佳。30分钟左右就能完全止痛。随后用鸡蛋清或万花油或烫伤膏涂于烫伤部位,这样只需3~5天便可自愈。应当注意,这种“冷却治疗”在烧烫伤后要立即进行,如过了后才浸泡在冷水中,则只能起止痛作用,不能保证不起水泡,因为这5分钟内烧烫的余热还继续损伤肌肤。
如果烧烫伤部位不是手或足,不能将伤处浸泡在水中进行“冷却治疗”时,则可将受伤部位用毛巾包好,再在毛巾上浇水,用冰块敷效果可能更佳。
如果穿著衣服或鞋袜部位被烫伤,千万不要急忙脱去被烫部位的鞋袜或衣裤,否则会使表皮随同鞋袜、衣裤一起脱落,这样不但痛苦,而且容易感染,迁延病程。最好的方法就是马上用食醋(食醋有收敛、散疼、消肿、杀菌、止痛作用)或冷水隔着衣裤或鞋袜浇到伤处及周围,然后才脱去鞋袜或衣裤,这样可以防止揭掉表皮,发生水肿和感染,同时又能止痛。接着,再将伤处进行“冷却治疗”,最后涂抹鸡蛋清、万花油或烫伤膏便可。
2、烧烫伤者经“冷却治疗”一定时间后,仍疼痛难受,且伤处长起了水泡,这说明是“二度烧烫伤”。这时不要弄破水泡,医院治疗。
3、对三度烧烫伤者,应立即用清洁的被单或衣服简单包扎,避免污染和再次损伤,创伤面不要涂擦药物,保持清洁,医院治疗。
6、触电、雷击
一旦发生触电,不要慌张地去直接救援。首先需切断电源,无法关断电源时,可以用木棒、板等将电线挑离触电者身体。救援者最好戴上橡皮手套,穿橡胶运动鞋等。如果发现触电者已停止呼吸,需马上作心、肺复苏术抢救。
碰到闪电打雷时,要迅速到就近的建筑物内躲避。在野外无处躲避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找低洼处伏倒躲避,千万不要在大树下躲避。直接遭雷击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未被雷直接击中的人,会出如同触电一样的症状,这时应马上采取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
心肺复苏术
(1)摆放体位将患者置于仰卧位。
(2)胸外心脏按压按压点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手指相扣,左手五指翘起,双肘关节伸直,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连续按压按压30次。
按压和放松时间1:1,按压频率-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对儿童及婴儿则至少胸部前后径的1∕3
(3)开放气道患者置于仰卧位,判断无义齿,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头复位,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
(4)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用嘴包严患者的口部,用手捏住患者鼻子,用力吹气,吹起见胸廓抬起即可;然后松开嘴巴和捏鼻子的手让其呼气,连续做两次。
做30次的胸外心脏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通常要做5—6个循环。此后可检查呼吸、心跳是否恢复,如果呼吸、心跳没有恢复,则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病人呼吸、心跳恢复为止。
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详见《老李说医道》“精彩回顾”。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