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玩一阵,回家却变了样。
江苏2岁大的女孩月月,父母带着在外玩了一会儿,不久竟出现“眼斜嘴歪”。
经医生诊断,月月得了面瘫。由于天冷,孩子面部受凉让病毒得空入侵,导致面部神经麻痹、受损而出现面瘫。现在,月月右眼明显歪斜,嘴巴也被拉扯偏向一边,根本合不拢来。
妈妈带孩子针灸治疗好几天了,每次都要按着月月的头部,防止她抗拒乱动,医生才能准确地扎针,由于难受和惊恐,孩子不停地挣扎哭泣,让人好心疼。
孩子身体还没发育好,容易受到寒气以及细菌的侵袭。尤其在冬天,孩子长时间在低温环境玩耍,或接触冰雪,如果没有恰当的保暖措施,就容易被冻病、冻伤。
孩子快乐重要,但安全和健康更大。
外出玩耍,要保护好孩子别被寒气所伤。
在外玩耍,当心寒气“杀伤”孩子们玩起来,不顾一切。
今年元月,吉林长春的一个小男孩,因不觉得冷,不戴帽子和围巾,和小伙伴在外面踢球玩。晚上回家,孩子才感觉两只耳朵发烫又痒痒,但父母并没在意。
到第二天下午放学时,男孩两只耳朵长满了水泡,其中一个尤其明显,父母随即带孩子看医生。
经诊断,孩子属于二级冻伤,并表示如果暴露时间再长一点,真能把耳朵冻掉。
孩子高兴起来,哪怕气温低下,也根本不觉得冷。如果没有保暖措施,皮肤或肌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紫、红等症状,导致身体局部或全身性冻伤。
身边所有事物,都能变成孩子的玩具,而风、雨、雪、冰也不例外,然而,孩子也容易被它们所伤。
前不久,一名男子乘出租车找警察求助,医院。原来,孩子在雪地里玩,被空中掉下的冰溜子砸中,导致鼻骨骨折,脑门也被划出几条口子。
幸好送医及时,也没有生命危险。
但毕竟伤及面部骨头,需要长时间恢复,孩子也免不了要受痛苦。
孩子认知能力不足,往往只看到乐趣却不知危险,如果没有父母的引导、陪伴,孩子就容易出现意外。
另外,孩子皮肤屏障相对脆弱,如果没有恰当的防护,就容易被冻伤。
给孩子周全的保暖防护,并引导他知道如何避免危险,才能让孩子有个健康快乐的冬天。
寒冬室外活动,注意这几点成人更能扛冻,当大人感觉冷时,可能孩子已被冻伤,所以孩子需要更全面的保护。
1、恰当防护
孩子肢体末端部位,如脚指、手指、耳朵及脸等,由于血流量少,热量供应不足,长时期暴露在低温中,很容易被冻伤。
外出时,孩子必备手套、能遮住耳朵的帽子、以及口罩等保暖衣物。而脚部的保暖,除了厚实的鞋袜,还需要保持经常活动。
避免在寒冷的室外,长时间地抱着孩子,或放在小推车上。不时让孩子走走玩玩,加速身体血液循环,才能保持身体体温,而不至于受冻。
如果父母外出不得不让孩子坐在推车里,也要做好防风措施,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给孩子准备的防风罩,父母可以参考借鉴。
其次,可以教孩子搓搓手脚及面部,防止冻伤。
搓手,双手手心相对来回搓,直到手掌发热,再把两手虎口相对,来回搓热。然后,双手手指平伸,让两个小拇指互相接触来回搓热。晚上睡觉时,在被窝里帮孩子把小脚搓热,尤其是脚趾头。
双手轻搓孩子双面脸颊,重点在脸上肉嘟的地方,接下来就可以轻轻搓揉两耳。
经常搓揉肢体末端部位,能促进血液循环,不易被冻伤。
孩子饥饿或疲乏时,身体的热量供应不足,寒气容易入侵身体,要尽量避免这时带孩子到室外玩耍。
必不可少的是,早晚为孩子的面部、手部等涂上护肤霜,保持肌肤滋润,以免干裂。
2、告诉孩子,冰雪藏着的危险
避免让孩子在房檐下、车棚边玩耍,以免被不定时落下的冰溜子和突然塌下的积雪砸伤。如果必须经过,需要大人带着孩子并迅速通过。
在网上视频里看到这一幕,楼房屋檐下的大门入口处,妈妈带着孩子和同伴正聊着天,突然大片积雪从上面垮塌下来,三人都被砸倒在地。
在积雪和冰冻的情况下,建筑物也会受损,如果经常在房檐或搭建的棚下逗留,发生危险的几率就更大。其次,不冒然让孩子在结冰的湖面行走或玩耍,哪怕水面全都封冻,也很难保证就能承受人体的重量,让人踏空而掉入冰窟。
陕西的一个小男孩独自在结冰的湖面上玩耍,走到离岸20米处,冰层突然破裂,孩子掉入冰水中,孩子吓得大呼救命,所幸岸边一位军人,冒险救了他。
孩子意识不到危险,需要父母的陪伴,才能避免出状况。
另外,别让孩子因好奇用舌头舔冰雪或结冰的物体。
网上视频中,小男孩伸出舌头舔冻结的管道,舌头竟瞬间冻住收不回来,孩子痛得哇哇大哭。
而在冷风天,别让孩子对着风口玩耍,以免病毒趁虚而入,引发感冒或面瘫等。
关于这类安全知识,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讲,也可借着网上事件、绘本、动画片等,引起孩子的警惕。
父母小心谨慎,孩子也有基本的安全常识,才能更大程度地避免伤害。
3、冻伤怎么办?
如果孩子已经冻伤,该怎么办?很多人认为需要“热”疗,用火烘烤,或用高温的水浸泡,实际上,这只会适得其反。
今年年初持续低温,医院,每天都会接收冻伤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双手十指皮肤发黑溃烂,触目惊心。
医生表示,孩子的手其实是“热”坏的。不少家长让孩子冻伤的部位接受高温烘烤,结果冻伤没治好,反倒让皮肤溃烂。
冻伤通常分1-4级,轻微的冻伤,皮肤会有紫红色斑点,温度一高会感觉又痒又痛。二级冻伤,除了局部红肿,还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而三级冻伤,皮肤会有坏死,最严重的,会伤及肌肉和骨骼,甚至面临截肢,留下残疾。
发现孩子冻伤,需从户外迅速转移到室内,换掉潮湿的衣物,准备27°-40°温水,水温不能更高,否则加重创伤。把受冻部位浸泡在里面,几秒钟后取出,之后再次浸入,反复几次直到受冻部位温度回复正常。
接着可以慢慢活动,轻轻搓揉,并涂上冻伤膏。出现水泡或创面,就请医生处理。
严重的冻伤,可用衣物包裹孩子身体加以升温,并迅速就医。
尽管,寒冷有时会伤害孩子健康,但做好防护、在孩子身体状况好的情况下,带他多在户外活动,反而能增加孩子的抵抗力,提高抗寒能力。
无论是夏天或在冬季,陪孩子感受四季变化,也做好安全守护,给孩子童年绘上美丽的色彩,让健康和快乐伴随他长大。
拇指儿妈妈专研科学育儿多年的90后辣妈;白天纵横职场,晚上回家奶娃,咱们一起聊聊婚姻、亲子、教育那些事啵推荐阅读好看你就点点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