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父母缺乏觉察和整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许多家长在体罚孩子时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他们不知道此刻自己内心发生了什么,只觉得“嗡”的一声,自己的大脑就被一种叫“情绪”的东西完全占据了。换言之,这种父母有一个“没有理智的身体”,他们常说的话可能是:“我也不想打孩子,但是情绪来了就是控制不住”,或是找借口为自己的情绪开脱,这无疑会换来孩子更多的委屈和愤怒,使亲子冲突进一步升级。小建议:家长可以仔细回忆和记录自己情绪失控一般和哪些事情有关,并思考为何这些事情最容易勾起情绪,做一段时间这样的自我整理后,情绪或许会更通透和可控。02
家人沟通变味成争夺输赢的“无限战争”
家庭争吵中,双方的争论时常会偏离原本的话题,泛化到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甚至是对对方的人身攻击。争论的目的也不再是要找到一个折衷方案,而是要争个输赢。一个男孩曾说:“其实许多时候我和父母的争吵早就偏题了,我也知道根本没必要继续争下去,但每当我看到我爸咄咄逼人的架势,我会觉得即使我理亏,气势上也不能输。”而男孩的父母也觉得不管客观事实如何,就是必须让孩子听自己的。小建议:当发现和孩子的冲突开始偏离原本的事件,自己已经情绪上脑时,可以先叫个暂停,等过一段时间,双方稍微平静时再回到原来的话题,就事论事地讨论。03
喜欢用愤怒和攻击表达自己的需要
不少父母见到孩子学习不用心,便本能地大发雷霆。但细细帮助他们去分析愤怒背后隐藏的真正情绪时,却发现真正让他们抓狂的是焦虑和恐惧。比如一位妈妈说:“我现在才意识到每次看到我儿子不用心时,我心里真正涌起的是害怕,我害怕他如果不用心学习,将来就会过很惨的生活,被人欺负。”而有趣的是,大部分人在焦虑时,都会本能地用攻击他人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小建议:当你再次因为孩子发怒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是因为孩子做的事情而生气吗?还是我的愤怒背后藏着其他东西?”家人之间有冲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冲突发生后,家人都不愿意找机会重新讨论之前发生的事情,不愿去修复这个冲突,不愿从冲突中成长。如果可以,请在发生冲突后,找个大家都比较放松的时间主动开启一场开放的对话,让家人和自己充分地说出需要和感受,而不用担心被评价。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但我们希望:每一天都是不打小孩日。乐博乐博机器人教育乐博乐博机器人教育全国拥有多家校区,校区均分布在各大城市中心地段,我们的授课采用小班式教学,授课老师均来自各大理工类高校,目前我们的课程涵盖积木、单片机、人型,且教材教具都自行研发,不同于市场其他机构,完善的赛事体系,助力您孩子的未来。部分文章、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每天只限前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