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正如,打完篮球后喝的那一瓶矿泉水是最甜的,寒风凛冽中吃的那一条烤红薯是最香的,几经波折申请到设备后,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开展的第一台手术,大概也是最让医者欣慰而难忘的。近日,惠州第二批援藏医疗队副队长、医院骨科专家医院完成了首例骨折内固定手术,医患双方都大受鼓舞!因为,他们太清楚,要做好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背后需要付出多大努力……今天,陈锐雄将这曲折经历记录下来,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当中的酸甜苦辣。
今年3月,在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支持下,我加入援藏医院挑起了外科副主任的担子。原以为,自己在惠州医院骨科积累了多年临床经验,援藏时开展骨折固定等手术项目应该能够游刃有余。没成想,现实很骨感——医院不仅未开展骨折内固定及外固定手术,而且因为没有电钻、C臂等设备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骨科内固定手术基本无法开展!于是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后,医院提出采购必要设备的申请。
在等“米”的过程中,许多医院治疗,既增加了他们的就医难度,又增长了就医费用,我看在眼里更急在心里。于是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曲线救国”?我尝试请广东省援藏队骨科主任吴教授去联系骨科供应商,医院准备一些骨科器械包括骨科必备的电钻,由于路途远、用量少,经过几番协商,供应商才终于答应!
几天前,我在门诊接诊了一例右锁骨中断粉碎性骨折患者,骨折移位明显,有明确手术指征。针对患者的骨折情况,我建议患者手术治疗。考虑到林芝市区路途遥远,照顾不便,患者希望能在医院手术。我的心情突然复杂起来!一方面,是高兴患者能信任我们的技术能力、愿意留在本地治疗;另一方面,我担心电钻等器械还没到位,无法满足手术需求呀!
此时,我刚好路过设备科,突然想到之前申购了电钻,医院?一通电话确认后,我顿时乐开花:电钻明天就能到!真是一场及时雨!还没等我松口气,供应商又来电话,说器械不一定能调配!我“厚着脸皮”进行了多次协调沟通,这才争取到他们调器械过来。
当然,这还只是“长征”第一步,我不能开心得太早。因为接下来还有很多细节要确认,比如骨科手术工具的准备。因为在惠州医院,供应商和手术室会准备好,但在朗县人手缺乏,我们医生就得“当爹又当娘”地亲力亲为。得知供应室上个月刚换了另一位同事接手,对骨科手术工具器械都不熟悉,我决定自己去供应室挑选。
到了供应室却发现,之前我打包好的一个骨科包不!见!了!我反复深呼吸后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想起器械仓库应该还有剩下的部分骨科工具,而且锁骨骨折内固定需要的工具相对比较少,于是,我带着供应室的同事到库房,一件一件地挑选此次手术需要的工具,终于勉强凑齐一套,可以基本满足手术的需要。回到供应室,我立即协助打包骨科手术工具,安排打包手术的铺巾。看着所有需要的材料一一准备妥当,这才放心!
噢对了,还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的准备!配合手医院手术室进修回来,对骨科手术相对比较熟悉。但是,为慎重起见,我还是提前将术中需要准备的材料和注意事项逐一告知她;对于上台的医生,我也提早交代他们看书学习,并对洗手消毒以及手术要求等做好叮嘱。
手术当天一大早,我就到手术室,核对器械包、骨科工具包、监测试纸等,确认万事俱备后,麻醉开始。虽然没有C臂透视,但凭借经验和技巧,手术还是进行得非常顺利,在边讲解边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已过了一个多小时,手术圆满结束!手术当天下午,我们去看患者,他已能够下床活动。
虽然这只是一例技术难度不算特别高的锁骨内固定手术,但这对于朗县的医患双方来说,确是迈出了一大步。对患者来说,医院接受相应的手术治疗,不必长途跋涉奔波求医了;而对供应室、手术室和外科的医务人员来说,有过一次实打实的经验,必然对骨折手术的治疗流程有了更深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将再接再厉,通过“传帮带”助力当地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供稿:骨科三区陈锐雄
作者简介
陈锐雄
骨科博士(在读),副主任医师,惠州第二批援藏医疗队副队长。擅长四肢骨折微创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复杂关节周围骨折、多发骨折及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老年骨折及儿童骨折手法复位及保守治疗,髋膝关节疼痛及颈肩腰腿痛治疗及多发伤患者救治。
主编:曾宁
编辑:谢国豪
为援藏医疗队点赞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