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鼻骨骨折复位后
鼻骨骨折复位术
打架鼻骨骨折
鼻骨骨折x线片
鼻骨粉碎性骨折
鼻骨骨折药膏

执业护士四肢骨折病人护理

四肢骨折病人护理

肱骨干骨折

1.病因: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2.临床表现:伤侧上臂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及功能障碍,体检有假关节活动、骨擦感、患肢短缩等。主要并发症是桡神经损伤和肱动脉损伤,桡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为腕垂症。3.治疗原则与护理(1)非手术治疗:大多数肱骨干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以二期愈合再塑形方式获得愈合,主要采用的是夹板和功能性支具固定。肢体重力有助于恢复骨折的对位,同时夹板或功能性支具可对骨折起到静力加压作用。但是这些固定方法的牢固性较低,而且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在固定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肩肘关节功能障碍。如果固定效果不好,骨折未能愈合,还需要多次对骨折位置进行调整,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因此正确捆绑夹板和固定支具对于维持骨折的稳定非常重要。(2)手术治疗:开放性肱骨干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达到对软组织及骨骼进行清创内固定以避免对软组织进一步损伤的目的。另外,对于多发损伤、病理性骨折、浮动肘关节损伤(即漂浮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肱骨关节面损伤的骨折也应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制动时间。同时,非手术治疗无法获得良好复位的患者也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加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切开复位后用钢板螺钉作内固定。术后指导病人进行患肢的主动功能锻炼,伤后2~3周开始肩、肘关节的主动运动,防止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

肱骨髁上骨折

1.病因与分类:分伸直型和屈曲型,以伸直型骨折多见,易合并肱动、静脉及神经损伤。2.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瘀斑,患肘活动受限,但肘后三点关系正常。3.治疗原则与护理: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尺骨鹰嘴的持续牵引、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治疗方法,现临床中多根据Gartland分型来指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多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对肘部肿胀严重复位困难者,可先行尺骨鹰嘴骨牵引,待3~5天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法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1.病因及类型分伸直型和屈曲型骨折,以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多见。间接暴力使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2.临床表现:局部典型移位时侧面观呈“餐叉”畸形,正面观为“枪刺”畸形。3.治疗原则与护理: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指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或小夹板固定法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髓内钉内固定术、腕关节镜、人工腕关节置换术及骨移植物应用等。多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先以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患腕于屈腕、尺偏、旋前位2周,之后改用功能位固定2周。

股骨颈骨折

1.病因:多见于老年女性,常因滑倒时身体发生扭转的间接性扭转暴力引起骨折。2.分类:①按骨折线部位分为头下型骨折、经颈型骨折、基底骨折。其中头下型和经颈型骨折易引起血运中断,可并发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②按骨折线角度分为内收型骨折和外展型骨折。3.临床表现:患髋疼痛,活动障碍,患肢呈屈曲、内收、缩短、外旋畸形,检查见大转子上移。4.治疗原则护理:①对嵌插骨折或无移位的较稳定骨折行持续皮牵引6~8周后;②有移位的骨折或并发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者,考虑手术治疗。

股骨干骨折

1.病因及发病机制:多见于青壮年。由强大的撞击、碾轧等直接暴力易引起。远1/3段骨折时,易致腘动脉、腘静脉和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2.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检查时,局部压痛、异常活动,可发现骨擦音及骨擦感远1/3段骨折者可有肢体远端血运、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3.治疗原则与护理:双下肢皮肤悬吊牵引多适用于3岁以下儿童。人采用持续骨牵引。对于效果不佳者或有并发症者,采用手术治疗。

胫腓骨干骨折

1.病因及发病机制:是长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多因直接暴力撞击而致,易发生开放性骨折。小腿骨折后易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2.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检查时,局部压痛、异常活动,可发现骨擦音及骨擦感如有肢体肿胀加重、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肢端苍白、冰凉,需考虑并发了骨筋膜室综合征。3.治疗原则与护理手法复位、长腿石膏或小夹板固定。手法复位失败、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受伤时间较短的开放性骨折等可实施手术治疗。青椒狐狸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ny.com/djbggz/12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