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大学的时候,有的同学就有了这样的思维:我是做技术的,不用做诊断,也做不了诊断。因此,近几年毕业的多数放射技师掌握的影像诊断学问是很欠缺的,尤其是应届生。
但是,没有诊断素养的技师,还能做优秀的技师吗?技师的工作就是拍出符合诊断的片子,但除了掌握技术摄影参数外,我认为掌握影像诊断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快来检测一下你是不是合格or优秀的技师吧!
在放射科,我们看到的申请单是这样的:
CaseNO.1
主诉:右侧胸部被撞伤两小时后疼痛并活动受限。
检查项目为:胸部正侧位。
图NO.1-1
胸部正位显示右侧第五后肋及左侧第七后肋,骨皮质连续中断;右侧肺野中外带见一窄带状异常透亮无肺纹理区,内缘可见发线状肺组织压缩缘。
图NO.1-2
胸部侧位没有显示出骨折,只显示前胸壁见带状无肺纹理区。
Tip:侧位为左右重叠图像,肋骨骨折被遮盖。
一个优秀的技师,他会这样做↓↓↓
胸部正位+右前斜位
图NO.1-3
胸部正位显示肋骨未见异常,右侧肋膈角稍变钝。
图NO.1-4
右前斜位显示第8后肋骨皮质连续中断。
肋骨斜位可使被检侧肋骨几乎完全暴露,可直观地观察肋骨。
CaseNO.2
主诉:鼻部被打伤致使流血半小时。
申请单检查项目为:鼻骨正侧位。
你是不是这样的↓
图NO.2-1
鼻骨正位图像显示鼻骨与面颅骨重叠,无法观察鼻骨受伤情况。
图NO.2-2
鼻骨侧位显示鼻骨。
一个优秀的技师是这样的↓↓↓
图NO.2-2
鼻骨双侧位,可清晰显示鼻骨。
如果你是诊断医师的话,你也会更喜欢鼻骨双侧位的图像吧!
CaseNO.3
主诉:左手被重物砸伤,痛苦、活动受限。
申请单检查项目为:左手正斜位。
你是不是这样的↓
图NO.3-1左手正(左)斜(右)位
左手第五掌骨基底部似乎有些不光整。
但是你不会再调换角度进行拍摄。
一个优秀的技师是这样的↓↓↓
询问患者受伤时场景,重物是由前向后砸伤手掌,变换角度,再次拍摄。
图NO.3-2
图像显示左手第五掌骨基底部见不规则线样低密度影,且见游离骨碎片影,骨折线累及关节面;左手第四掌骨基底部似见骨皮质不连续。
常规手斜位拍摄方向是后前斜位,技师利用手前后斜位并且将中心点对准第五掌骨基底部。为了避免掌骨的重叠,利用散射线进行投照。
CaseNO.4
患者脚扭伤,一般有肿胀;申请单的体位一般为足正斜位或者是踝关节正侧位。
(1)足正斜位显示未见异常。
图NO.4-1-1
左足构成各骨骨质未见明显骨折征象,未见明显脱位,各关节间隙正常,软组织内未见异常。
足正斜位显示骨质未见异常,你就草草了之。
然而,一个优秀的技师是这样的↓↓↓
会根据患者足部肿胀部位,压痛点再次进行拍摄。
图NO.4-1-2
踝关节正位显示左侧外踝骨折,骨折端稍分离、移位。
(2)或者是这样的病例:踝关节受伤。
申请单检查项目为:踝关节正侧位。
你是不是这样的↓
图NO.4-2-1
踝关节正侧位显示右侧外踝见骨折透亮线,断端对位对线尚可;内踝隐约可见骨折线。
踝关节正侧位,从技师角度看是可以的:很合格的体位摆放和很适合的摄影参数,踝关节显示在图像中心,组织对比良好,软组织层次分明。
然而,一个优秀的技师是这样的↓↓↓
会根据骨折线位置,调整角度,再次进行拍摄。
图NO.4-2-2
内踝见透亮骨折线,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线累及关节面。
调整角度,是不是就很一下子就明朗了呢!骨折线清晰显示,内外踝都有骨折。
看到这里,你觉得自己属于哪一类型技师呢?是按照申请单、按照教科书照做的合格技师?还是可以真正拍摄出符合影像诊断的优秀技师呢?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