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
——下文摘自《微创接骨板接骨术》第30章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6岁,车祸致右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右腓骨远端、腓骨颈粉碎性骨折(图30-2-4)。
既往史:糖尿病多年,未系统治疗,血糖平均在17.0~18.0mmol/L。
急诊行清创、跟骨牵引术。
二、适应症
糖尿病,未经过系统治疗,血糖一直浮动在17.0~18.0mmol/L;创口局部红肿,不适合应用内固定;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线距离踝关节仅仅约3.0cm,无法单排固定较多螺钉;故本病例应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LCP外置进行胫骨骨折的外固定。
三、手术体位
仰卧位。
四、内固定物
胫骨:胫骨远端内侧LCP、3.5mm锁定螺钉;
腓骨:重建直型LCP、3.5mm锁定螺钉。
五、手术步骤
(一)腓骨骨折
取小腿外侧纵向切口,以重建接骨板固定腓骨。
(二)胫骨骨折
根据胫骨骨折移位情况,应用2把点状复位钳分别自左右、前后方向,对骨折断端经皮钳夹、闭合复位,C形臂机透视下确认骨折复位良好。
选择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LCP,避开点状复位钳,将接骨板贴附于胫骨前内侧皮肤处;选择未受损皮肤处,于远、近端邻近骨折处(锁定螺钉方向必须垂直于胫骨干),经皮各置入1枚锁定螺钉。将螺钉及接骨板抬高1.0cm,重新锁定,再于远、近两端各自间隔旋入6、3枚锁定螺钉,将最初2枚螺钉更换为更长的螺钉使之通过双侧皮质骨。C形臂机透视下确认骨折位置佳,卸下复位钳,缝合创口。
六、康复与随访
术后第2天即可进行踝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但患者不配合),术后1个月部分负重行走,3个月完全负重行走。
暂时放弃接骨板回植体内的计划。
内、外固定物取出
术后15个月即可去除接骨板,但患者因个人原因拒绝立即手术。
术后2年,患者无任何不适,要求取出胫腓骨接骨板及螺钉。
七、注意事项
1.LCP螺钉较常规外固定架钢针为细,易发生骨折端微动过大,影响骨折端稳定及发生金属疲劳的问题,因此,要求骨折端两侧至少应置入3枚以上的螺钉。由于胫骨远折端仅仅3.0cm,并且多为松质骨,需要更多的螺钉多排固定,故本病例远折端应用7枚3.5mm螺钉进行外固定。
2.骨折断端前内侧皮肤条件极差,术中经反复经皮钳夹复位,术后未出现皮肤坏死的情况。
3.腓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对胫骨骨折的治疗十分重要,其目的在于恢复肢体长度,维持肢体对对线并有利于术中对胫骨骨折的复位。另外腓骨固定后与胫骨形成框架作用增强胫骨稳定性。
4.置入螺钉时,首先选择邻近骨折端的螺孔,锁定螺钉方向必须垂直于胫骨干,以利于接骨板的抬起及再次锁定;反之,如果先置入不垂直于接骨板的螺钉,当抬起接骨板后,螺钉相对于螺钉孔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无法置入螺钉。
5.本拟皮肤条件恢复正常后,即回植接骨板,但术后2个月创口仍然没有完全愈合,故暂时放弃此计划;4个月时,血糖仍在20.0mmol/L左右,暂缓此计划;8个月骨折愈合,不必回植接骨板。
八、手术优点
1.LCP接骨板相对常规外固定架更为轻巧。
2.干骺端接骨板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多排置入螺钉。
3.LCP的螺钉在接骨板上的结构锁定较常规外固定架的夹钳锁定更为可靠,不易发生松动。
4.LCP更贴近小腿皮肤,对患者早期下地行走及日常生活影响小,这也是病人能长期携带而不急于去除的原因之一。
5.锁定接骨板外固定可靠稳定,允许术后早期功能练习,有助于伤肢关节功能恢复。
6.微创手术,保护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
7.节省费用。
8.由于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一直未进行系统的糖尿病治疗,外固定减少了内固定带来的感染风险。
9.适应症广泛,无特殊禁忌症。
九、手术特点
1.术前及术中漏诊腓骨胫骨折。
2.较多螺钉,有增加感染的危险。
3.接骨板疲劳断裂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十、其他手术方法
Ⅰ期胫骨外固定架外固定;Ⅱ期接骨板内固定或髓内钉固定。
微创接骨板接骨术
(点击上图查看本书详情内容)主编丨吴丹凯王金成
全书共有图片近万张,收集典型病例约余例,每个病例大致包括病情介绍、术前影像、适应证、手术体位、接骨板的选择、术前设计、手术过程、手术技巧、术后康复及随访、内固定物取出前后影像、注意事项、优缺点及可替代的手术方式。本书文字精练,图片精美,图文并茂,分级条目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及可操作性,医院的各级骨科医师、进修医师阅读参考。
精装胶版纸页
推荐指数:★★★★★
幸运大抽奖每人1次抽奖机会扫描下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