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鼻骨骨折复位后
鼻骨骨折复位术
打架鼻骨骨折
鼻骨骨折x线片
鼻骨粉碎性骨折
鼻骨骨折药膏

中医正骨泰斗罗有明

罗家是一个中医正骨世家,社会动乱变迁,罗氏家谱散失,正骨法开创于何时已不可考,仅知罗氏祖上曾行医于江西一代。

明·崇祯年间,江西遭遇兵乱,罗氏先祖携妻儿迁至豫东,也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东边陲夏邑县。

夏邑,孔子祖籍所在地,据《史记》记载:孔子“少居鲁,长居宋。”(宋即夏邑)。圣人的思想影响了夏邑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这其中就包括中国正骨大师罗有明先生,让人不得不感慨人杰地灵。

清·光绪三十年罗有明在夏邑县东南隅罗楼村降生。

罗家有女初长成

罗家自迁至夏邑,至第三代有三个儿子,可这三个儿子膝下均无男丁,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可愁坏了罗家老少。

恰在这时,三儿子的媳妇怀怀孕了,她肚子里的孩子成了全家的希望。盼孙,磕头拜佛,请送子观音,做梦都希望能得个白胖的小子。十月怀胎,祷告不断。

在全家人的殷殷期盼里,三儿媳终于生了,是个女娃。盼孙的希望落了空,罗爷爷闷头抽烟,不愿起名。这个女娃娃就由父亲取名为罗颖,意为“脱颖而出”。

农村的封建思想有多严重?就在罗颖的母亲又给她生了一个小妹妹之后,罗爷爷再也沉不住气了,说罗颖的名中有“颖”,通“影”,把男孩儿给“影住了”(挡住了)!

就这样,罗颖的名字被废,因为是妮子(女孩儿),再起只能叫“烦儿”、“改儿”这样能招来男孩的名字,罗奶奶觉得对不起孩子,不答应,于是全家就以大妮称之。

大妮从小就跟奶奶特别投缘,没事总爱往奶奶屋里跑。罗奶奶心疼大妮,膝下又没有孙子,就想把正骨技术传给她,可连个正经名字都不配有的大妮,如何传承罗家的正骨绝技?奶奶知道在家里宣布此事一定会遭到反对,只好名义上帮媳妇带孩子,暗地里传授大妮正骨技术,想等生米做成熟饭,再向家里宣布。

这一年,大妮刚5岁

5岁的孩子,能有多少心智?纵使带了罗家三分的正骨基因,也是贪玩的年纪。

但是入了门,就不容退,骨头学过了没记住,要挨巴掌;看见血窟窿心里害怕往后躲,要挨巴掌;收了病人两个铜板,尽管已经退回去了,仍然竹板伺候;周岁生日穿了新衣裳,致使看病的时候有些分神,除了当众挨板子外,晚上还要罚跪祠堂。

传承的严苛非你我能想象,在那个年代,没有顺应儿童天性快乐成长,没有循序渐进教材式学习,更没有各式的模拟的辅助学习软件。

就在病人身上,就在田间灶台,

就在奶奶的叮嘱教导竹板巴掌里,

就在大妮的用心揣摩日夜思量中。

手摸心会。

年,严冬,奶奶肺痨加重,离开人世,15岁的罗大妮正式成为罗家第5代正骨掌门人。

王门罗氏苦亦坚

闺阁的日子没有几年,女大当嫁,18岁的罗大妮嫁给了东关粮食市的王治忠。王家当时是个富裕人家,大妮16岁时两家订下了亲事,可就在订婚后不久,王家吃了官司败了诉,境况大不如前,但罗家一向仁厚,不愿嫌贫爱富,还是应允了这门亲事。

初嫁到王家的新妇王罗氏,默默履行妇道毫无怨言,下地干活,做饭刷锅,侍奉公婆,照顾弟妹,婆家担子虽重,但新婚还是甜蜜的。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的夏天,天气闷热异常,入夏来连降大雨,淹毁了村庄,庄稼也颗粒无收,眼看着就要饿死,为了生计,罗氏的丈夫也随村人一起逃荒去了。

家中还有年迈的奶奶,公公,尚且年幼的弟弟,妹妹,丈夫走后,罗氏成了家里的主心骨。她爬树采树叶拌麸皮当粮给自己充饥,帮人推磨换面做馍馍给奶奶,弟妹,给大户洗衣服,拆被子,做针线换铜板,一天天地熬着,可等来的,却是在抓壮丁的时候丈夫王治忠被人潮冲散下落不明的消息。罗氏觉得天都塌了。

这天下午,天阴沉沉的,罗氏缓缓打开门,向河边走去,丈夫失踪的消息仿佛抽空了她,她想追随丈夫而去。

河水缓缓没过罗氏的身体。

家中弟弟发现嫂子不在屋里,急忙出门去寻,眼尖的他看见罗氏快沉入水中,急忙呼救,等村民把罗氏救上岸时,罗氏已经人事不省。七手八脚地用各种土方法,又抬到牛背上转圈,这才让罗氏将肚子里的水吐了出来。

睁开眼,看着一家老老小小焦急的眼神,罗氏明白,自己得坚持着。

常言道,祸不单行。看家中如此光景,奶奶想给孙媳妇减轻点担子,背着家里人去给大户烧泡烟,没想到时间一长,自己也染上了烟瘾。婆婆死得早,公公失去了儿子的消息,心情郁郁,也靠抽大烟熬日子。家中穷困至此,两位老人又都染上烟瘾,罗氏瘫坐在院门前,任由雨水倾盆,将自己淋了个透,身体冻得发抖,心里却更加凄凉。

她浑浑噩噩地走到磨坊,想上吊,踢掉板凳的时候,绳子却断了,人也落到地上。缓了好一会儿,她才慢慢站起来,走到石磨边,把头伸进磨下,一手抓住木桩,闭上眼使劲儿往后一拽,石磨却“哐”掉在地上,罗氏再也忍不住了!哭着向苍天发问:老天爷!为什么啊!你为什么不要我的命啊!为什么我这苦命女人连死都这么不容易啊!

罗氏哭着昏了过去。

求死死不成,活着又没有盼头,寒来暑往,不知熬过了多少年。

“人人都说黄连苦,我比黄连苦三分”,这是罗氏常挂在嘴边的话,可尽管如此,罗氏还是兢兢业业地尽着自己的本分,分文不取地替村人看病。

这年夏天,瘟疫横行,罗氏的弟媳妇不幸去世,留下嗷嗷待哺的6个月大的小儿子罗金殿,小金殿和姑姑罗氏特别投缘,家里便商量将金殿过继给罗氏。抚养着孩子,罗氏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夫妻重聚成军医

年,解放战争进入到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一位神秘的客人乔装成病人来到了罗氏家中,带来了一个令人激动无比的消息。

王治忠还活着!

他已经是一名战功赫赫的老红军!还当上了排长!

部队专门派人寻找老红军家属,接罗氏与丈夫会合。罗氏没想到自己还能盼来这一日,还有机会能见到自己的丈夫,这感觉像做梦一般。人人都说丈夫死了,可这么多年,她一直不相信,始终在心里念着自己的丈夫。如今终于要见到了。

登上远途的火车,揣着七上八下的心,罗氏来到西柏坡,一见面,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英俊的丈夫早已成了一位精瘦的老者

她半信半疑地开口:“你是当家的?”

“是啊,我是王治忠!”声音依稀如当年。

罗氏的泪水一下子流了出来,她哭着拍着自己的丈夫:“找到了,可把你找到了。”

这一年,距离罗氏与丈夫分别,已经整整24年。

24年离散的夫妻,容貌早已不复当年,两人都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何当共剪西窗竹”,却不知从何说起了。罗氏发现丈夫少了一只耳朵,便追问丈夫这些年受的伤。

心知瞒不过,丈夫没有再对罗氏隐瞒,裸露的脊背上,大大小小凹陷的伤疤,每一块都在灯下诉说着九死一生的往事。罗氏一下没撑住,晕了过去。

醒来后的罗氏,想到丈夫的伤,想到是丈夫说起是白求恩大夫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夫妻才得以重聚,泪水潸然而下。

她想,白求恩是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救治中国人,自己在乡里也是郎中,虽不识字,但这祖传的正骨技术,应该还能派的上用场,要向白求恩学习,用祖传的医术,为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自己的部队服务!

从那以后,罗氏天天在部队里替伤员看病,战士们身上大多有战争年代留下的旧伤---腰疼、腿疼、胳膊疼、背疼,动不利索。罗氏尽心竭力帮他们治疗,推、拿、揉、按,用祖传的方子内服外洗,虽然都是陈旧性的伤,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但罗氏有耐心,在她的帮助下,这些伤员的病情都大有好转,甚至痊愈。罗氏成了口口相传的“编外军医”。

尽心竭力为人民

年,北平和平解放。这天,部队在向北平挺进途中,一位小战士抡锤打桩扭伤了腰,忙请罗氏去看看。

罗氏二话不说跟上前去,问明情况,触摸伤处,轻轻揉按,不一会儿,那位战士就感到轻松多了,这时罗氏叫他起来活动活动,伤员试着慢慢爬起来。罗氏瞅准时机,携起伤员的腰,一个寸劲儿往上一提,伤员的腰好了,罗氏却摔倒在地。

等卫生员赶到时,罗氏手捂着肚子,满头大汗,血迹从裤子上渗出来,这才知道,罗氏怀孕三个月了,正是最易流产的时候,他们夫妻唯一的孩子,没能保住。

罗氏觉得对不起丈夫,抓住丈夫的手,哭着说:“我对不起你呀,当家的,这孩子是我害死的。”王治忠听得鼻子一酸,安慰妻子说,“什么傻话,咱们有金殿这个养子,不愁人养老送终。再说了,你知道的白求恩大夫,为了抢救中国的伤病员,连生命都献给了中国;咱们周副主席为了祖国的革命事业,一生都没有要孩子。你想想,咱们这点儿牺牲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了丈夫的理解和安慰,罗氏驱除了心中阴霾,更加尽心尽力为病人看病。

双桥传承正骨意

军队进驻北平以后,丈夫王治忠因身体多处负伤被分到华北军区医院第二分院疗养,夫妻俩就从通县北部村庄转移到了北京东郊双桥,到了双桥以后,罗氏依然义务行医,常去附近村里给人送医送药,周围百姓都很尊敬她,见面都主动热情地跟罗氏打招呼“老太太好!”

其实罗氏那时候才45岁,可她历经的沧桑苦难太多,不到40发已全白,满脸褶子,牙也掉了许多。人们不知罗氏如何称呼,更不知她的实际年龄,依照相貌称其为“老太太”。常有外地病人过来找她,不知如何描述,就按地点称呼其为“双桥老太太”,从此双桥老太太就成了罗氏的代用名,乃至名扬华夏。

搬到双桥后,丈夫王治忠把儿子一家也接了过来,一家人终于在北京团聚。和平年代,老太太总琢磨要把罗家的正骨技术传承下去,儿子上班没时间,就叫媳妇来学,她出诊的时候,总叫媳妇当助手,一边给病人治疗,一边传授正骨的技术。为了更好地传承,她还找丈夫商量:罗家不管哪门的侄男侄女,只要愿意学,我就敞开大门接到北京来教!于是,罗家的侄子们先后来到北京,跟随姑姑学习。

罗家的后代,骨子里就有正骨的天分。不到半年,就都能开始接手临床了,但老太太并不因为孩子们天资聪颖就对他们放松要求,罗家的教育十分严格。

侄子罗金印来到姑母身边一年多了,有一天主动接诊了一个脚腕扭伤的小女孩儿,这种伤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了,眨眼功夫治好,小女孩还是哭个不停,老太太听到哭声过来检查,发现侄子将腓骨骨折漏诊了。

病人走后,老太太捡起木棍,照着金印就是一下,并严厉训斥道“我平时是怎样教你的?病人来了万不可粗心大意,定要仔细检查,你这样粗心,哪里是正骨的料?卷铺盖回家种地去吧!”

罗家教育的严厉可见一斑。

况且老太太还非常的忙,单位有她的病人,家里有她的病人,路上还有她的病人,这样的情况下,哪有机会给孩子们传授技术呢?

罗家的讲桌,就是饭桌!

在饭桌上指着动物的骨骼讲课,

在饭桌上相互讨论病案会诊!

老太太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懂可以问,不会我来教,不过同样的病症,我最多给你们说3次。当年我跟奶奶学正骨,从没让她说过第3次,这就看你们用不用心,用心的跟我学,不用心的拉到走人!

这样的加压施力,年轻的罗家后代,没有敢不用心的。

为了教育,老太太更是走前人不敢走,为前人不敢为。

老太太的生母于岁,在北京寿终正寝,母亲遗愿“以后你要把我送回老家去,叶落归根。”可千里迢迢,尸身如何搬运?思来想去,老太太决定把母亲的骨骼送回去。

起棺的那天,罗老太太把儿子、侄子都叫到跟前,跟他们说“你们见过这样的人体骨骼吗?大概第一次见吧。小时候,老家迁坟,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真人骨头架子,心里和你们一样犯怵,可一想自己是个正骨郎中,怕什么呢,我壮着胆,围前围后地看,还伸手去摸,挨了老人一顿训,可你们知道我为啥这么做吗?”

兄弟两没吭气。

“这叫外人无心,正骨人有意,”老太太稍微停顿了一下说“今天没有外人,棺木里是我娘,是你奶奶。为了你们有出息,今天借这个机会,给你们说说人体骨骼的事儿。”

望着眼前瘦小的母亲、姑母,两兄弟心里砰砰直跳。那个年代,这样的举动,可谓惊天动地,胸怀大过江海,是常人无可比拟的。

就在罗老太太这样悉心的教导下,罗氏第六代正骨传人茁壮地成长起来!

年过半百方有名

年,邓颖超不慎扭伤了腰,罗老太太被请到了中南海的西花厅,一见患者,老太太便认真检查起来,多年练就的手感,比X光还要厉害,一查便知邓颖超腰部小关节紊乱,几番推拿揉按之后,病人轻松许多,她让病人反坐板凳,稍微一搬动,便知已经恢复过来了。再一问患者,果然全好了。

总理在一旁看到,十分高兴,连声称赞“双桥老太太“是国家的宝贝,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总理又问“我还不知你叫什么名字?”老太太忙回答“总理呀,我是旧社会出来的人,您知道旧社会的妇女不算人,我姓罗,嫁到王家就是王门罗氏,您就叫我罗氏吧。”总理说“怎么还叫罗氏?新社会了,你这样的名医是国家的宝贝,没个名字怎么行?你在北京很有名,在全国也很有名,就叫罗有名吧!”

老太太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个从旧社会走出来的乡下女人,半辈子也没有名字,如今一把年纪了,居然让总理给起了名字,实在太让人激动了!

可是“有名”听着难免有骄傲的感觉,老太太谦虚,又不想辜负总理的一片心,苦思冥想,还是丈夫王治忠出主意,把“有名”换成“有明”,不仅接受了总理的好意,还表示着“正大光明”、也无骄傲之嫌,两全其美!

这一年,双桥老太太52岁!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罗有明!

行医百年百万计

人逢喜事精神爽,有了名字之后,罗有明觉得自己一下年轻了20岁,看病更加奋不顾身,没日没夜。当地政府先请她到距离双桥较近的三间房诊所工作,可由于三间房地势低洼,又较偏僻,卫生条件的限制,给病人带来了诸多不便,上级十分重视,特地选取了京秦铁路以南的一片开阔地,盖了十多间平房,求医的病人一时间翻着倍的往上涨。可病人实在太多了,新建的诊所还是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上级又将三间房诊所扩建成双桥公社三间房卫生院!

医院建好以后,医院围得水泄不通,有的甚至带着行李卷睡在卫生院大门前,第二天一开门就冲上去排队,看着长龙似的病人,罗有明心里非常着急,多年的习惯让她事事都以病人为先。

她加班加点,把桌子搬到院子里,节省时间,挨个看病人。夏天热气烤人,罗有明身上搭着三条毛巾---头上、肩上、手里,换着擦汗。水也不多喝,多喝就要上厕所,耽误看病。从不回家吃午饭,医院,中午简单热热就吃,可很多时候,连午饭都吃不上,徒弟们都不忍心。

罗有明掏心掏肺教育徒弟:咱们当大夫的,只能让大夫等病人,不能让病人等大夫。我祖祖辈辈就是这样传下来的,我也这样教给你们。所以你们要是学成了,要记住这一条。”

天天的超负荷运转终于使这位身高cm体重不足80斤的老人昏倒了,可当她醒过来,还要继续给病人治疗,所有人都劝她歇一歇,罗有明却不答应,在她的心里:当天的病人当天看完,饭可不吃,觉可不睡,病人却绝对不能拖延。

罗有明的故事,被人们争相传颂着,人们称她“神医”“圣手”“华佗”,考察团来过后也向领导汇报,罗氏正骨,稳准轻快,疗效甚好。罗有明,为数以万计的患者治疗骨伤疾病,无一例医疗事故,是古老杏林的奇葩,是现代中医的瑰宝。考察结果引起医疗界巨大的震动,罗有明被奉为“正骨宗师”、“正骨泰斗”。

有人问罗有明一生治好了多少病人?使多少瘫痪的病人站起来了?多少需要截肢的病人保住了肢体?

她说她也不知道,她只知道天天给人治病,每天挂她号的两三百人,有时四五百人还得加塞儿。

有人这样描述:经罗老亲手医好的病人,犹如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

有记者从一大堆资料中,找到了一组数据

年,这所乡级卫生院一年接待病人人,绝大部分都是罗有明的患者,

假设以此为参考,前三十年行医都不算在内,就按进京60年算起,她治疗的病人高达万人次之多。

分文不取济世心

罗有明看病分文不取,哪怕进了双桥卫生院,也只收两毛钱的挂号费。这是从小奶奶教她的:

“罗家以医济世,义务行医。看病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积德行善,所以病人的钱不能要。不管穷人富人,只要来找咱们看病,咱们都一样看待,不收人家的钱,也不收人家的礼,这是咱们家的规矩!咱家祖辈是农民,有田有牲口,就是靠咱们一双手养活自己,给人看病,那是为了行善、帮人、救人。”

周总理想给年迈的她配小轿车,她不要;

徐悲鸿说家里的马,喜欢就牵走,她不要;

齐白石送的《虾》,她不要。

不管何时何地,她从不接受病人的馈赠。

罗有明说“看起来不收钱我亏了,可是好了我的病人。钱财算个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罗有明,行医百年,泰斗级的国医大师,治好了数以百万计的病人。一生清贫,粗茶淡饭,住一间6平米的小屋,一张床,一张席,床头放了一个陪伴她多年的收音机,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直到岁,寿终正寝,才离开这个小屋。

年10月19日,罗有明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家人按照老人的意愿没有对外发讣告,可消息不胫而走。

从早8点到中午12点,前来悼念送行的人一批又一批,大厅里挤得人满为患,可外面还排着长长的队。殡仪馆里里外外摆满了花圈。许多人来到老人遗体前长跪不起,放声大哭。

一位操办遗体告别仪式的退休干部说:

“我一生参加过那么多追悼会,最让我感动的,一是毛主席,二是周总理,再一个就是罗有明。那么多人自发为一位老太太送行,那么多人失声痛哭,双膝跪地,像送亲娘亲奶奶一样情真意切,是我从没有见到过的。”

她就是罗有明

中医正骨泰斗

一生不识字没有上过学,却几十年如一日用行为书写了《大医精诚》;

一对小脚仍裹在旧社会里,一双巧手却伸出来给百万患者带来了健康安宁!

愿罗奶奶在天堂安好。

谨以此文献给中医正骨泰斗罗有明先生。

延伸阅读

罗氏正骨特色:

“罗氏中医正骨法”,是古老园林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现代中医领域中的一块瑰宝,因其手法独特,治愈率,深受国内外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传承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罗氏中医正骨以手法治疗复位扶正、接骨、续筋、固定和用药的独到之处,与西方医学骨科相比有很多超越性的优势,是中国传统医药学骨伤科方面的典型代表,其本身就是中医悠久历史的文化载体,和亿万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高的历史认识和医学研究价值。加强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传统中医骨伤科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罗有明老太太作为罗氏正骨法的重要传人和杰出代表,她乐善好施,救死扶伤,不求名利的高尚医德也同高超的医术一样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皆称之为“双桥老太太”,誉为“接骨圣手”、“骨伤科圣手”、“仁心圣手”、“良医仁心”,更得到了的赞誉。

罗氏正骨手法特点:以“稳、准、轻、快”四字为原则,使患者不恐惧、不害怕,甚至对治疗复位过程全然不知转而康复,让患者真正体验到无痛苦的治疗,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01

罗氏正骨诊疗要诀:

凡正骨者必察其行,询其源,触其位,闻其声,施其法,观其志意与其疾能,方可疗以筋骨之患。

言正骨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恶于正骨者,不可于言志德之巧。

伤不许治者,伤必不治,治之功则微矣。

以上是讲在用手法之前,必须先看看损伤部位的轻重,有否畸形,问问病人的损伤原因。勉强给病人治疗,也不能得到预期的疗效。

02

罗氏正骨五言三十七字令:

摸接端提拉,扳拨按摩压。

顶挤蹬揉捏,松解点穴“法”。

捧拢复贴“用”,旋转“与”推拿。

摇摆挂牵引,分离叩击打。

“诊疗则选手”,“患者幸福家”。

以上去掉带引号的字,共三十七个基本手法,在诊疗中,只有根据不同病情,灵活掌握和运用这些手法,才能获得好的疗效。

03

罗氏正骨的诊断方法:望、闻、问、摸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借助X线检查成更高级的检查手段也很必要,可使诊断更加准确。

望、闻、问、摸四诊的运用,都有其一定的特点,现分别将四诊都有其的特点介绍于下:

1.望诊

望诊是医生对病人进行观察。如观察患者的表情、健康状况.姿态,以及性别、大概年龄等,就叫望诊。

望诊不仅与进一步的检查有关,更主要的是与能否立刻施行手法、使用药物,以及迅速急救等有密切关系。

望诊的步骤如下:

望表情:观察表情和健康情况与辨别受伤的轻重有密切关系.重伤者,若有休克症状,则脸色青紫,口唇苍白,脉搏徽弱,呼吸减慢,四肢发凉。再处理骨伤。

有的患者,比较敏感,虽伤的不重,但精神极为痛苦、紧张,甚至哭喊,烦躁不安.也有的患者受伤很重,但忍受能力很强,表情并不十分痛苦.对这两种患者,要很好区别,正确处理。

身体不好者,如慢性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严重贫血等,均要引起休克,休克未恢复时,不能用手法。

望性别和年龄:由于性别、年龄不同,就有不同的生理解剖特征,因此性别、年龄在诊断中也很重要。

望体质:体质有虚实之分,体虚者,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倦怠懒言,肌肉消瘦,体实者,面色红润,情志多喜,乐于交谈,肌肉丰满,分外好动.施治时,应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则效果更佳。

望形态;是医生望诊臆断的一部分,可以观察受伤的严重与否和内出血的程度,也可以看出受伤的部位、类别,以及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情况。伤部除有显著变形外,伤肢或局部还有各种特殊畸形。

2.闻诊

指闻气味或听骨折的骨擦音以及医生诊治时伤部传导触及医生指腹的感觉音,这也是诊断不可缺少的一环。

3.问诊

问诊是诊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问受伤的原因、现病史、既往病史、职业、籍贯、年龄等。做好问诊,对进一步摸诊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问诊要有次序,注意避免重复和遗漏。要有条不紊的进行。分析患者所述病情的真伪。

问诊步骤如下:

问籍贯和年龄:

籍贯在骨科来说,并不十分重要,但由于地区、气候、环境不同,发病也有所不同。较寒冷或潮湿地区的人较易患风湿性关节痛,而在北方一些地区大骨节病则较多见。

年龄和诊断的关系很重要。青少年肱骨髁上骨折或肱骨远断骨骺分离多见。学龄前儿童桡骨小头脱位较多见。轻微的外力对青壮年几乎不发生影响,但在老年、则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问职业:职业和发病的情况也有关系,职业不同,所受到的创伤部位及所患之病均有所不同。

问受伤原因:原因很多,可粗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主观原因,二是客观原因。

问现病史及既往病史:

现病史是指患者这次受伤或骨折的过程,时间的长短,是否经过治疗,疗效及诊断如何,以及患者的自觉症状(包括疼痛、麻木、食欲、大小便、睡眠)等。

既往病史是指患者过去患过什么病。

4.摸诊(指闭合性受伤部分)

摸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摸者用手细细摸其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筋歪、筋断”等.

摸诊亦可称为触诊,就是医生用一手或双手对患者作较详细的局部或全身的检查,以确定是骨折,脱位,还是肌腱、韧带等处的病变.在诊断中摸诊占很重要的地位。

04

罗氏正骨手法—“稳”、“准”、“快”

1)罗有明正骨特点之一“稳”:

骨伤科的患者,多以跌扑闪挫、撞击、压砸、车祸等原因前来就诊.而无需在某一部位长时间地反复地重复一个手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

2)正骨法特点之二“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祖国医学既强调人体内脏与体表各部组织器官的协调一性,也重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一种疾病的正确诊断,来源于各项必要的检查。这些,都是在一个“准”字的指导下进行的,应用自如,便可收到预期的疗效。

3)正骨法特点之三“轻”与“快”: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

轻—重—轻的治疗顺序,

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轻重适度,该用轻手法的时候,不应用重手法;

二是在治疗过程中,无论病情轻重,治疗开始轻,以消除患者的鄂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与施手法者密切配合,还可避免浅层组织损伤的诊断遗漏;

治疗后,按照患部的深浅程度与移位程度,适当的重,但重而不滞,重中有巧,以巧力带重力‘治疗后期轻,以疏通经络气血,轻而不浮,轻重适当。

“快”指的是手法纯熟,灵活,轻巧,手法配伍辩证加减得心应手,迅速敏捷,使患者不受痛苦或少受痛苦。尽量达到“法施骤然人不知,患者知痛骨已拢”的要求。

05

罗氏正骨的原则包括:

罗氏正骨-点穴-按压-分筋

罗氏正骨“三兼治”:

正骨----矫正断骨;

正筋----拔正或复贴游离、浮起、扭转、出槽的筋腱;

正肌肉----并拢损伤后分离、肿胀浮起的肌肉。

“三兼治”三者同时治疗,能缩短愈合日期和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罗氏正骨的原则包括:

手法整复;

包扎固定;

正骨用药;

功能锻炼。

正确地运用“轻—重—轻”手法的顺序,就能使患者疾患解除而不易留后遗症。

罗氏正骨法“正骨、正筋、正肌肉”三项同步的三兼治治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在骨折治疗时运用“三兼治”方法,分筋、理筋、顺筋、复贴肌肉等手法是必不可少的。

罗氏正骨法的功效:

由于这一方法将正骨、正筋、正肌肉三项同步进行,

它既治疗了骨折,

又同时治疗了筋腱、肌肉,疏通了气血,

从而缩短了骨折的愈合期,功能恢复较快,

同时也避免了后遗症的发生,

颈椎综合征治疗线:

对颈椎综合征引起的颈椎侧弯、后凸畸形、头晕、头痛、头皮松软、视力模糊、视物双影、耳鸣、多梦、失眠、眩晕等,除在颈椎部施矫形手法外,还可点穴:印堂、太阳、百会、风池、安眠1、失眠2和双手指腹点压运动区,然后松解颈部和肩背部,活动双肩。这样能使眼睛明亮,双影消失,头部及颈间背部轻松。除风池、安眠1、安眠2强度点压5秒外,其余均中度点压。

腰腿痛治疗线:

以往的临床实践证明,腰骶部有6个压痛点:

①4.5椎旁:②腰骶处;③骨边;④秩边;⑤环跳;⑥坐骨部。

这6个疼痛点,可由于脊柱软组织损伤、瘀血肿胀、轻度骨折、骨瘤、结核、风湿性脊柱强直、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腰椎间盘脱出症、梨状肌损伤、脊神经根炎、黄韧带增厚等,而反应在不同部位。

为了缓解各种疾病引起的腰腿痛,在腰4、5椎以上发病时,点压或掌根顺压:①腰俞;②环跳;③风市;④委中;⑤阳陵泉;⑥昆仑。

在腰、骶以下发病治疗时,拇指点压或掌根顺压:①秩边;②坐骨部;③委中;④昆仑。中强度。

(摘自罗东亚《罗氏传统中医正骨推拿手法》讲义)

罗东亚教授

骨伤科主任、国医大学骨伤系毕业、“双桥老太太罗有明的亲侄孙、第七代继承人”、推广"罗氏祖传正骨手法"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举办讲习班多期,弟子遍及全国各地。罗教授从事中医正骨专业三十余年、现任中国脊柱诊疗协会副会长、医院骨伤科主任、中国骨伤学会委员、中国骨伤研究会委员。

罗教授年出生于著名百岁骨科专家罗有明世家,自幼酷爱正骨医学,自幼跟随姑奶双桥老太太罗有明学习祖传正骨手法,受罗老太太高尚的医德医风耳濡目染,并跟随姑奶接诊患者,深得姑奶罗有明真传和喜爱。秉承姑奶罗老太太济世为民,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为患者服务,治病救人,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感激和信任。年考入国医大学,骨伤科系,毕业后跟随姑奶罗有明学习罗氏正骨技术数年。尽得罗氏正骨精髄,其采取的手法治疗以“稳、准、轻、快”四字为原则,使患者不恐惧、不害怕,甚至对治疗复位过程全然不知转而康复,让患者真正体验到无痛苦的治疗,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擅长治疗:骨折、脱位、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老年骨关节病变、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顽固性疼痛症等各种骨伤疾病。

开课信息:

罗氏正骨治疗颈胸腰肩周关节四肢等疾病精讲班

1

每月1期,长期举办

费用元凭结业证可复习3次

2

报名

冯钰(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ny.com/djbggz/7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