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骨Accessorybone
副骨是与相邻骨分离的继发性骨化中心。他们通常是圆形或卵圆形,发生在典型的位置,边缘清楚,各个面均具有光滑的皮质结构。
籽骨Sesamoidbone
籽骨产生于骨骺附近的肌腱中,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以手、足部多见。籽骨亦可有多个骨化中心,称为分裂籽骨。
足部篇
1.距三角骨由距骨后突独立骨化中心骨化而来,多无症状,可为三角形、卵圆形、圆形、多边形等。需要与距骨后突骨折相鉴别,X线侧位片上易观察。2.距骨背侧骨
少见,需与距骨鼻区撕脱性骨折相鉴别。
3.距舟骨
较少见,位于舟骨近端背侧皮质,多为圆形或卵圆形。
4.第二跟骨
极少见,多呈三角形,位于跟骨前上缘,多为外伤后检查时偶然发现,需与跟骨前缘撕脱性骨折相鉴别。5.腓籽骨/腓肠肌骨/跗腓骨常见,是腓骨长肌肌腱内的籽骨,位于骰骨外侧缘,腓骨长肌肌腱附着沟内。多在14岁以后出现。可多发,多双侧对称。大多呈圆形、椭圆形,也可为点状,此时易误诊为钙化性肌腱炎。6.维扎里骨位于第5跖骨基底部外侧和骰骨的角状间隙中,由独立的骨骺发生。需要与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相鉴别。7.副舟骨
常见,是未能与足舟骨相结合的副骨化中心发展而成,为足部最大的副骨,可分为三型:Ⅰ型呈小圆形或卵圆形,位于足舟骨结节后方或内侧,与舟骨结节完全分开,未形成关节面Ⅱ型呈三角形或心形,通过软骨结合与舟骨构成微动关节,形成关节面,此型常有临床症状Ⅲ型副舟骨与舟骨体已融合,表现为舟骨结节特别突出,呈鸟嘴状或舟骨突样8.楔间骨
极少见,多位于内侧楔骨与中间楔骨之间。9.跖间骨
是一种相对不常见的足部辅助骨,是真正的副骨化中心,通常位于第1、2跖骨基底部之间,为卵圆形或长圆形。跖间骨相对少见,通常无症状。10.腓下骨、胫下骨腓下骨起源于外踝尖下的辅助骨化中心,一般只有一个,表现为外踝下类圆形或逗号状的小骨,通常无症状。胫下骨为胫骨内踝骨骼的骨化中心与内踝不融合所致,可为1个或者2个,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腓下骨、胫下骨应注意与外踝、内踝的撕脱性骨折相鉴别。11.跖骨头籽骨以第1跖骨头籽骨最为常见,发生率几乎为%。权威医学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