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年上半年“武汉楷模”评选结果揭晓。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等22名个人,医院感染一科等13个集体入选。
这些入选的个人(集体)中,有白衣执甲、迎难而上的医护人员,有坚守岗位、任劳任怨的社区工作者,有心怀大爱、日夜辛劳的志愿者,有夜以继日、顽强拼搏的建设者,有不惧风雨、守护平安的普通民警……他们坚守在各自岗位上,为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展现了“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城市精神风貌。
本次楷模评选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经单位申报、初评,经道德模范、媒体记者、领导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投票等环节,最终产生以上“武汉楷模”。
下一步,武汉将全面推动典型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奋力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而奋斗。
年上半年
“武汉楷模”评选结果揭晓22名个人、13个集体入选实至名归!“武汉楷模”(个人)
张定宇
张定宇,男,56岁,中共党员,湖北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疫情发生后,张定宇身先士卒,率领全院名党员日夜扑在一线。即使是在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被隔离治疗时,他也没有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鲜为人知的是,张定宇年10月已确诊为渐冻症,双腿已开始萎缩。若非媒体报道,张定宇会将这个秘密对自己的“战友”一直隐瞒下去。他在关键时刻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感动中国。(市卫健委、东西湖区委宣传部推荐)
刘智明
刘智明,男,51岁,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1月21医院被指定为第二批医院之一,他和班子成员反复研究改造方案,加班加点改造病区、腾挪病房,在两天内转出原有名在院病人,腾出张床位,全力保障救治发热患者工作及时顺利开展。
由于长时间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刘智明同志不幸感染新冠肺炎。2月18日,刘智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去世。(市卫健委、武昌区委宣传部推荐)
罗浩罗浩,男,40岁,中共党员,硚口区六角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罗浩全面掌握辖区9个社区的发热居民动态,为发热患者分诊、指导用药,对患者开展核酸检测咽拭子采样,护送高度疑似病患到隔离点,陪护重症病患收治到定点医疗机构,协助转运确诊患者20余人,协助转运疑似患者50余人……
为方便居民寻医问药,罗浩公布手机号,作为辖区居民的健康热线,在工作之余,耐心解答居民的健康咨询。他还为常见病、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远程问诊,将药品通过社区送到居民的手中。(硚口区委宣传部推荐)
甘如意
甘如意,女,24岁,中共预备党员,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血液检验科医生。
年初,甘如意回乡过年期间,没想到发生疫情。她担心同事扛不住,便向男友隐瞒,征得父母的同意,决定赶回江夏换同事休息下。
1月31日上午,甘如意从家里出发,骑共享单车上路。31日当天,甘如意骑到了公安县,夜晚借宿亲戚家,2月1日骑至荆州市,夜宿旅馆。2月2日骑至潜江市,当晚,公安民警帮她找了辆去汉口的车。到达金口中心卫生院宿舍时,已是3日的夜晚。第二天她便出现在化验室岗位上。(江夏区委宣传部推荐)
艾萍
艾萍,女,43岁,中共党员,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金银潭病区护士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艾萍主动请缨担任中心金银潭病区护士长,协助成立临时党支部,带领党员克服人手不足、物资短缺等方面困难,仅用两天时间完成前期筹备事宜,启动病患收治工作。
随着诊疗规范的不断完善升级,艾萍带领她的护理团队及时跟进学习,立足于统筹协调、病房管理、流程规范、职责制定、物资管理、消毒隔离、突发问题解决等重点任务,及时全面梳理,不断完善防控措施。工作期间,艾萍的父亲猝死,母亲突发中风且肺部严重感染,她忍住悲痛,毅然坚守岗位。(市卫健委推荐)
龚丽丽龚丽丽,女,35岁,中共党员,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年,龚丽丽原定于大年初四在老家钟祥举行婚礼,并通知了亲友们。1月初疫情暴发后,她还没回老家,就和男友商定,立刻退了回家的车票,毅然投身到紧张的抗疫中。
自不明肺炎开始传播,呼吸内科门诊、发热门诊、病房都是人满为患,龚丽丽和同事们几乎都是连轴转,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余小时。她自己顾不上吃饭,却耐心的为不方便的病人喂水喂饭;自己没有时间上厕所,却照顾病重患者上厕所,以防出现意外。她的行为,展示了医者仁心,天使情怀。(汉阳区委宣传部推荐)
刘建华
刘建华,男,49岁,中共党员,医院(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不到5医院,在院长刘建华带领下,在没有一个外援的情况下,发热门诊接待人次,收治新冠患者名,治愈人,并且没有出现医务人员战斗性减员。
恢复日常救治后,他提出“早提前、中午连、下午延”门诊12小时延时服务方便患者。医院累计门诊量15万,收治患者8千余人,完成手术台,复工体检14万人次。(市教育局、江汉大学)
杨玲杨玲,女,45岁,中共党员,医院感染科护士长。
她是疫情防控的“守门人”。年1月24日,杨玲所在的感染科被确定为定点收治确诊病患的科室。她每天早上要参与专家组会诊、查房交班,根据专家和医生的意见调护理治疗方案,往往零晨两点才能睡下,日以继夜连续奋战成为常事。
她是应急团队的“主心骨”。大年初一的凌晨,忙碌了20多天的杨玲,刚在值班室躺下,就听见呼叫铃传来护士急救呼叫,她立即投入抢救工作。
她是住院患者的“贴心人”。有的患者对感染科的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尽管事务繁杂,她仍与病人逐一耐心细致的沟通,安抚病人的情绪。(黄陂区委宣传部推荐)
曾凌空
曾凌空,男,49岁,中共党员,医院新生儿内科负责人。
作为全国唯一的新冠肺医院的新生儿内科负责人,疫情发生后,曾凌空率领团队在一线战斗了一个多月,治愈新生儿患者50人,最小的才出生17天。
面对病情危重的早产双胎患儿,他犹如“守护神”,冒着插管瞬间的气溶胶感染风险,带领党员医护,为患儿行插管施救。对于疫情阴影下的新冠家庭来说,他是“强心针”。他深知,疫情压城的阴霾下,新生的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光明,他一定要全力以赴,把家庭的希望延续下去。(市卫健委推荐)
付守芝付守芝,女,54岁,中共党员,医院光谷第三党总支书记,光谷院区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主任。
1月27日,医院开始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以来,付守芝带领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的团队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她带领团队的医护人员,同上海援鄂第二批医疗队精诚合作,联合提出了重症患者救治的“一人一策”个体诊疗方案,采取分组包干、多学科会诊等方式,优化治疗方案。截止到2月29日,已接诊70多名重症、危重症患者,出院及治疗好转转至普通病房的患者约40余人,基本达到有效救治危重症患者,降低病亡率的阶段性目标。(市卫健委推荐)
彭鹏彭鹏,男,46岁,中共党员,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1月3日,医院被列为首批医院,作为院长的彭鹏带领全院多名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奋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他亲力亲为参与排查病情、专家会诊、讨论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医院成为医院。他精准判断疫情走势,提前采购防护用品,及时升级防护等级,医院医院中医务人医院。他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带头取消休假,连续60多天不下火线,做到了“舍小家顾大家”。(市卫健委推荐)
杜云杜云,女,38岁,中共党员,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居民委员会书记兼主任。
社区从1月20日就开始进入防疫状态,杜云结合社区防疫工作及实际情况,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活动,成立宣传组等3个小组,建立医疗咨询群,创建“三步工作法”为居民解忧疏难。她早行动早防控早部署,筑牢居民第一道防线;想办法想心思想点子,稳定居民情绪;变身代购员快递员家庭医生,做居民暖心人。
疫情期间她两次代表武汉市社区工作者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白岩松连线栏目中亮相,介绍芳草社区疫情防控好的经验和做法。(汉阳区委宣传部推荐)
叶德添叶德添,男,30岁,中共党员,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街道铭新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小区封闭式管理后,为了做好社区居民生活物资保障,他联系超市制定几种套餐,既满足普遍性需求,也满足个性化需要。共代买50万余元的物资,5万余元的药品,组织人员为每家每户上门免费送爱心鱼、爱心菜。未婚、没有育儿经验的他,为了满足居民个性需求,到超市请教导购阿姨购买尿不湿、奶粉,获得居民的称赞。叶德添将真情投入工作,居民也用真心表达感动,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最贴心、最暧心的小叶书记。(江岸区委宣传部推荐)
王涯玲王涯玲,女,48岁,中共党员,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街百瑞景社区书记、主任。
自1月20日接到第一个密接人群包保任务起,王涯玲同志便带领社区同事们一头扑进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战“疫”保卫战。
在她带领和发动下,社区居民踊跃参与志愿服务,青年跑团、青年足球队、居民骨干,短短20天就组织发动了近余人,并且合理科学安排,将人员全部下沉进网格、进小区,形成层级战时民生保障管理模式。(市妇联、武昌区委宣传部推荐)
华雨辰华雨辰,女,29岁,中共预备党员,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教师。
“我是武汉人,我爱这座城,自己的城我们自己守。”这是华雨辰在1月23日离汉通道暂时关闭的当天凌晨在微博中写下的话。华雨辰积极投身战疫,当天就报名成为志愿者,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我的城市我来守护”的诺言。从1月23日到2月29日,华雨辰只休息过完整的一天,每天工作时间平均十二个小时以上。她先后执行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值守北湖高速收费站、二七长江大桥测量来往车辆人员体温、装卸和搬运防疫物资、医院播音等志愿服务工作。(青山区委宣传部推荐)
刘纯烽
刘纯烽,男,58岁,中共党员,生前系江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疫情暴发后,刘纯烽主动请缨,1月28日作为辖区首批下沉党员到社区开展防控工作。此后,他每天和同事一起,排查发热人员、给孤寡独居老人送菜、劝导重点人员进行隔离安置、协调疫情防控捐赠物资。作为带队领导,出发前,他嘱咐其他5位同事,要坚决服从社区安排,不折不扣完成任务。
满负荷工作6天后,刘纯烽出现咳嗽症状。2月5医院,随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10日8时14分,58医院经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江夏区委宣传部推荐)
涂可蔼涂可蔼,男,28岁,中共党员,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警务指挥处四级主任科员。
年元旦,华南海鲜市场开始出现疫情,涂可蔼作为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区分局指挥中心负责指挥调度、现场处置的民警,最先进入核心区,参与调度警力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华南海鲜市场封市工作,期间不幸感染上新冠肺炎。他经过12天的治疗,治愈出院,回恩施老家调养并准备举行婚礼。
疫情暴发后,他时刻牵挂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决定取消婚礼,返回工作岗位。2月17日,江医院,涂可蔼主动请战投身防疫一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患者更加坚定战胜病痛的信心。(江汉区宣传部推荐)
赵闯赵闯,男,28岁,中共党员,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宝丰街派出所一级警员。
抗击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已返回重庆老家的赵闯,医院筛查检查合格后连夜驾车9个多小时返回派出所参加工作,并第一时间向所支部递交请战书,主动承担转运病患、“医院”外围巡逻防控等任务。
在转运期间,赵闯主动和患者聊天,鼓励他们积极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并承诺到时候接他们出院。2月12日,一位他曾经送过的病人康复出院,但其家人还在隔离治疗中,于是他不但信守承诺将这名患者送回家中,还帮她买来蔬菜、牛奶等食物,帮助她家中消毒,让她能够安心的在家隔离恢复。(硚口区委宣传部推荐)
张颂民张颂民,男,54岁,群众,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医院项目设计总负责人。
医院项目建设时间紧迫,张颂民带领设计团队12小时完成方案设计,3天完成施工图,12天交付使用,缔造了新的“中国速度”。他还陆续参与指导了多种非医疗建筑类型改造成医院的设计,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主要起草人,他结合抗疫抢建项目实践,先后参与湖北省住建厅组织的《医院设计导则》《医院设计和改建的有关技术要求》和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组织编制的《急性传染病救治中心建设指南》等规范和导则等编写工作。(武昌区委宣传部推荐)
戴胜伟
戴胜伟,男,51岁,中共党员,生前系武汉市十七中学副校长。
随着国家对疫情的防控部署,一批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年2月18日,为响应硚口区新冠肺炎防疫指挥部的号召,根据硚口区教育局统一安排和部署,戴胜伟作为武汉市第十七中学党员干部代表,积极投身新冠肺炎抗疫服务保障工作,担任内蒙古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江汉北路如家酒店驻店负责人,为60名内蒙古医疗队队员提供后勤保障。戴胜伟从年2月18日进驻如家酒店,一直工作至年3月30日下午,连续奋战42天。
年3月30日下午,正在工作中的戴胜伟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1岁。(硚口区委宣传部推荐)
聂三华聂三华,男,42岁,中共党员,武汉市公交集团光谷营运公司路驾驶员。
年2月,武汉市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后,聂三华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发挥党员先锋队作用,率先打头阵、当先锋,积极投身防疫工作一线,在岗位上连续坚守奋战81天,24小时待命不间断保障医务人员通勤,接送抗疫一线医护人员2万余人次。
年8月,聂三华转业到武汉公交,年8月正式开始从事公交车驾驶工作。12年来,聂三华一直都是保持着“零事故、零违章和零投诉”的“三零”纪录。(市国资委)
汪勇汪勇,男,35岁,中共预备党员,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分部经理。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汪勇还是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快递员。在朋友圈看到医院夜班医护人员回家难的求助信息后,他几经辗转加入“金银潭区域医护人员需求群”,瞒着医院,接送医护人员。
医院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汪勇多方筹措资源,连续一个多月为名一线医护人员送1.5万份盒饭。了解到医护人员的修眼镜、买拖鞋、秋衣秋裤等各种生活需求,他竭尽所能予以满足;他积极对接心理咨询平台,缓解医护人员长期高负荷工作的心理压力。(东西湖区委宣传部推荐)
“武汉楷模”(集体)
医院感染一科医院感染一科是湖北省感染性疾病重点专科、武汉市儿科临床重点专科。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这支队伍“舍小家为大家”:郑汉丹和爱人都在抗击疫情一线,一边参与救治一边抽时间照顾瘫痪需要透析的母亲;护士胡娟给在哺乳期的女儿断了奶,回到工作岗位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谢丹的孩子高烧无法照顾,她和爱人身体不适,也没请过一天假,挂完点滴继续奋战。
从1月19日起全员投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斗至今,他们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人,其中危重病人名,80%为60岁以上老年人,年龄最大的98岁,已治愈出院名,且无医务人员院感发生。(市卫健委推荐)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1月3日,医院成为全市首批医院之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负责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危急时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全员上阵,搬家改造隔离病区、支援火神山、后勤保障……他们以疫情为令,与时间赛跑,抢救生命。
科室43名党员干部全员上阵。他们中有瞒着援疆丈夫驻扎病房的荆楚楷模杜荣辉,有擦干眼泪继续救人的ICU战士胡明,有主动延迟婚期坚守岗位的护士长张云侠、ICU医生陈玉梅,有妻子怀孕急诊住院仍坚守夜班的医生曹探赜,有鼻骨骨折却推迟手术坚守重症病人的护士张美玲,还有多对夫妻都共同战斗在抗疫一线……(市卫健委推荐)
医院呼吸内科
自年12月底,医院接到市卫健委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的情况通报后,呼吸内科就进入了“战时状态”。在疫情面前,呼吸内科全体医护人员身披白衣战袍,化身白衣战士,心无旁骛、义无反顾投身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竭尽全力救治患者。
呼吸内科主任蔡志芳主动放弃休假,是医院上一线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年纪最大的病区主任,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李青林每天加班加点,不幸被病毒感染。李艳每天负责报告病人情况,女儿得了水痘也无暇顾及。刘玉梅主动报名支援医院。疫情来袭时,他们主动应战,心无旁骛,坚定地固守在救护一线,守护着人们的安全。(市卫健委推荐)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抗“非典”、战“甲流”,专攻呼吸介入为气道治堵化险,17年来,素有湖北省气管镜“梦之队”之称的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一直在为守护生命通道而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这支人的医护团队日夜冲锋陷阵,挺在“战疫”最前线。面对危重病患,医护团队日夜守候病榻,由呼吸治疗师、主治医师、专科护理组成“一人一方案”救治团队实时跟进,调整方案精准施策,帮助危重新冠疾患闯过生死关。他们把病人当亲人,深入病房查房喊话鼓劲,帮助情绪不好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用耐心抚慰重燃患者信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市卫健委推荐)
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
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的主要职责是招募成分献血者,采集制备挽救大出血患者的血小板,这次疫情让她们多了一项职责:采集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期血浆用于治疗危重症患者。自疫情发生以来,共采集血小板单位,自给自足率达到70%以上。
尽管疫情严重,但武汉临床医疗一天都离不开血小板的供应。为了保护好成分献血者、工作人员,杜绝疫情在采血现场的发生,科室在1月24日前就已经制定了全面、详细的疫情期间的消毒、防护防控措施,并严格监督执行。她们制定的疫情期间“成分献血者招募指南”,确保了“安全献血者,安全献血,安全血液挽救危重患者”。(市卫健委推荐)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医务科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医务科多名员工封闭在院防控多天,为近名特殊儿童守护着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孤儿疫情防控持续零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然来袭,医务科全体白衣战士们,从接到抗击疫情命令的那一刻起,停止春节休假,第一时间逆行回到工作岗位。疫情最关键的时期,她们舍小家、顾大家,克服生活上的不便、思想上的想家、焦虑情绪,不管白天黑夜,一直奋斗在单位,始终在孩子身边。每日严格监测婴幼儿体温变化,耐心照料孩子的日常起居,细心处理孩子们的日常疾病。她们不畏病毒、勇于担当,全力保障全院孩子的身体健康。(市民政局推荐)
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党总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湖新城社区以党总支为中心,团结带领干部群众,竭尽全力打造居民生活“安全岛”。
东湖新城社区以党建引领,充分调动下沉党员干部、社区干部、志愿者、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基层民警等“五支力量”,日夜坚守,提供有力安全的保障。扎实做好小区封控管理,排查登记、播放防疫知识,挨家挨户进行“非接触式”逐一排查,带动党员群众每天开展小区环境清洁行动,营造干净卫生的小区环境。
社区还积极利用网格员群、东湖微邻里、 面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根据市局、分局要求,六角所疫情防控收治转运突击队指挥长石利琦与三名“95后”青年民警程乾、方正豪、李爽主动请战,成立转运突击队,医院涉疫警情及确诊、疑似病例的收治转运工作。
转运突击队成立以来,四名同志英勇履职,冲锋在前,密切配合,累计转送病患余人,上门排查余户,转运流浪乞讨人员15人。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态势下,突击队员积极活跃在各个小区封控执勤点,忙碌在为小区居民解决就医看病,买米送菜的路上,让群众更多的看到他们身上的藏蓝,更多的增强辖区居民的信心。(硚口区委宣传部推荐)
武汉市青山区疫情防控“好样突击队”
1月24日,武汉“封城”第二天,青山区防疫指挥部抽调70名退役军人和70名年轻干部,招募名机关干部志愿者,组建疫情防控“好样突击队”。成立临时党支部,以10人为战斗单元,将“好样突击队”划分为14个战斗小组,随时听令参加战斗。
“好样突击队”累计出动69批次人次,共清理增设病房余间、铺设床位张、床板张,转运生活物资10余件(套)、医疗物资件(套)、蔬菜肉类等食品余吨,完成了大量急难险重任务,是青山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无名英雄”。(青山区委宣传部推荐)
武汉市政集团党员突击队
武汉市政建设集团党员突击队由18名党员。医院、医院、隔离点等65个抗疫应急工程建设及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集体攻坚作战能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1天舍生忘死,医院闪电战。武汉市政建设集团党员突击队最先进入现场,带领名管理人员和名作业人员争分夺秒、日夜奋战,用11天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和后期应急抢修任务。
24小时不眠不休,打赢医院攻坚战。党员突击队先后带领名管理人员和名作业人员参与了17个医院,4医院隔离区,10个集中隔离点以及5项应急封闭打围任务,累计完成了医院和集中隔离点张床位搭建。(市国资委推荐)
武汉开发区环卫突击队
1月29日,武汉开发区市政医院西院征集保洁员的通知,公司15名环卫工人勇敢出征,组成平均年龄53岁的“武汉开发区环卫突击队”,医院保洁力量。
15名环卫突击队员每天负责住院部楼层、病区保洁,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的收集和转运,竭力为医患提供干净舒适的环境。
在医院做完保洁后,队员集体住进酒店隔离,离开酒店前,他们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一幕被拍成视频上传网络后,引来千万网友点赞:“环卫工人做着城市最脏、最累的活,却有着最善良、最朴实的心灵。”(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宣传部推荐)
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党员消杀突击队
东湖党员消杀突击队是由6名没有专业背景的普通党员组成,其中5人是退伍军人。
在武汉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突击队大年初二就组建起来,他们主动请战,承担起全区病家终末消毒任务。零基础的队员们从头学起,面对高浓度病毒环境,学防护、学配比、学路线设计。他们无惧艰险,20公斤的消杀壶一背就是一天。高强度的工作使队员们旧疾复发;刺鼻的消毒水气味灼伤呼吸道及肺部,导致氯气中毒,不停咳嗽并且影响味觉与嗅觉。面对惶恐不安的家属,他们还当起了心理疏导员和消毒预防知识普及员,帮助居民打消顾虑、提高居家保护意识、增强战疫必胜信心。(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宣传部推荐)
湖北公路客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班线客运事业部抗疫突击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湖北公路客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度重视,成立由名驾驶员、防疫工作人员及52辆大客车组成的班线客运事业部防疫突击队,负责全国各地援鄂、援汉医护人员转运、通勤保障、中央有关部委及省市卫健委专家出行等任务。
防疫期间,突击队参与疫情防控交通保障用车运行台次,热情迎送医护人员、安全运送各类人员共计人次,实现了“零事故、零差错、零失误”的目标。(市国资委推荐)
出品:文明武汉
排版:文小明
图文来源:长江日报
点它,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