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并腓骨肌腱脱位在临床中会遇到。急性创伤性腓骨肌腱脱位与关节内跟骨骨折相关,特别是Sanders四型,并与跟骨增宽相关。当跟骨外侧壁的爆裂碎片撕裂腓骨上支持带,使腓骨肌腱从其在腓骨远端腓骨沟的原始位置向前外侧脱位。骨科医生在遇到跟骨骨折时,应保持对腓骨肌腱脱位的高度怀疑。CT通常用于在术前了解骨折形态,可靠地显示腓骨肌腱脱位。作者发现在临床上也有可能在后脚部肿胀和瘀伤的情况下评估脱位,因为脱位的肌腱可以在正常位置之前触摸。
为了达到最佳功能,急性肌腱脱位应该复位。如果急性脱位的肌腱不复位,肌腱生物力学将发生改变,从生理学上讲,肌肉-肌腱单位将萎缩和缩短。后期复位通常较为困难且疗效可能较差。腓骨肌腱脱位的患者可能有多种慢性症状,从踝关节外侧剧烈疼痛再到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行走时后脚外翻无力引起的不稳定。传统修复与跟骨骨折相关的腓骨肌腱脱位的唯一手术方法是将J形切口尽可能向近端延伸,以识别前面脱位的腓骨肌腱。然后将肌腱重新定位到腓骨沟中,并使用支持带和骨膜组织重建破裂的腓骨上支持带。
这种直接到达腓骨肌腱的方法保护了跟骨皮瓣的血管。额外的前切口允许直接识别和复位脱位的腓骨肌腱。更重要的是,它消除了如传统技术中那样需要充分延伸切口以形成更大的瓣或在瓣内进一步解剖以定位移位的肌腱,这有损伤外侧跟骨动脉的风险。在关于外侧跟骨皮瓣血管分布的尸体研究证明了术中皮瓣的血液供应中断在伤口并发症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沿后脚外侧的3条动脉中,外侧跟骨动脉为皮瓣的顶部提供了主要的供血,并且最容易受伤,因为它靠近外侧扩大入路近端肢体发出。
双切口方法的第二个好处是另行单独的切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腓肠神经的损伤。据报道,经外侧延伸入路治疗的患者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7.7%至10%。Schepers在对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回顾中认为在外侧扩大入路的近端和远端腓肠神经处于损伤危险中。在传统的修复腓骨肌腱脱位的方法中,因向近端延长切口腓肠神经暴露在更高的损伤风险中。
第三个优点是附加单独的切口提供了易于伤口闭合。先闭合较脆弱的原发跟骨伤口,再闭合较小的第二切口。因此,可移动的软组织桥允许原发伤口在较小的张力下闭合。尽管第二切口被拉伸以易于闭合第一伤口,但是第二切口很容易闭合。结论双切口入路简单、可靠、有效。这些患者中没有人出现再脱位或报告与腓骨肌腱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该技术通过保留皮瓣的血管和完整性以及最小化对腓肠神经的风险,降低了传统方法观察到的伤口并发症的可能性。
黄若昆见证学术力量锻造足踝精神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