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导专家
茹选良
主任医师,医院骨一科主任。兼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脊柱分会委员、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省骨伤科分会委员、省干部保健会诊专家委员。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三十年,在老年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一些难治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如老年髋部的粉碎性骨折,老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肩关节的粉碎性骨折等,擅长采用内固定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名医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高
龄老人骨折是否有必要手术?很多人认为不宜轻易尝试。近日,医院骨一科成功为92岁右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3天后老人就能下地站立。
◆◆◆◆
92岁骨折老人只能一直躺下去?
手术治疗3天后成功下地站立
◆◆◆◆
8月19日早晨,家住浙大求是村的孙婆婆在家刚吃完早餐,正要起立时不慎滑倒,右髋着地疼痛剧烈,家人把她送到医院,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家属考虑到孙婆婆92岁高龄,且有高血压、心脏病、脑梗等,手术风险太大,希望选择保守治疗。
△术后三天孙婆婆成功下地站立
医院骨一科主任茹选良主任医师回忆称,“刚接诊时,我们也很心急。考虑到是高龄老人,手术风险极高,麻醉也不一定挺得住,更不要说开刀换骨头了。但是,如果不做手术,孙婆婆只能躺在床上,再也不能站立,一系列并发症将折磨着她,作为医生,我实在于心不忍。”
于是,茹选良制订了详细的诊疗计划,并先后制定了个体化麻醉、手术、监护及康复方案。经过精心准备,为老人成功实施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3天,老人就开始下地站立,在保护下自主行走锻炼,目前已行动自如。
据家属介绍,老人有慢性疾病,但身体还不错,骨折时大家都犹豫是否手术,现在非常庆幸进行了手术,“现在老人走路很好,还能自己给自己做点吃的。”
◆◆◆◆
老年人骨折发生率高
70岁开始每5年“下一个台阶”
◆◆◆◆
茹选良介绍说,随着人的老龄化进程加快,骨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每年医院都会接诊多起骨折老人。骨折已是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疾病。老年人钙质摄入不足或是体内钙质排出量增加,会使骨头中的骨小梁变细、变少甚至变形,导致整个骨骼变得脆弱从而易发生骨折。老人从70岁开始,每隔5年身体就会下一个台阶,摔倒跌倒后骨折的几率就更大,需要好好呵护。
医院骨一科护士长黄小琴主管护师提醒,有高龄老人的家庭,平时应注意老人的起居看护,卫生间、洗手间都要有防滑设施,尽量不要让老人单独外出,医院救治,是否手术由医生科学地评估风险,做出最合理的决定,以免耽误病情。
◆◆◆◆
骨折有致命危险
年龄不是绝对手术禁忌
◆◆◆◆
茹选良介绍,老人摔跤的受力点总是在髋部,多见股骨颈、股骨头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骨质变脆的现象,所以对老年人来说,骨折是有致命危险的。
“从医疗角度讲,年龄不是绝对的手术禁忌,但高龄病人风险也高。”茹选良说,现在医学手段多了,可以采取内固定和置换术等办法有效解决,对延长老年患者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积极作用。如果采用保守的牵引治疗,病人需要卧床至少50天左右,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肺炎、褥疮、尿道感染、肠胃功能减弱等并发症,后续治疗棘手。
◆◆◆◆
如何给老人提供较安全的生活环境?
◆◆◆◆
1.保持室内灯光明亮,起身下床速度要慢;
2.保持家居通道通畅,避免乱放杂物;
3.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尽量穿着防滑鞋,有条件可加装扶手;
4.日常物品应放置易取处等。
对于骨折术后的老人,要尽量减少可能有损关节的活动,如爬山、爬楼和跑步等,避免下蹲、坐矮板凳、坐沙发、盘腿、过度内收或外旋、交叉腿站立、跷二郎腿或过度弯腰抬重物等,肥胖病人应适当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负重。
编辑:洁 审核:菲
来源:骨一科
采写:宣传中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可预约挂专家号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