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流行病学:
人口中发生率约为4-5%;
76%发生在65岁以上;
其中女性占80%;
87%由低能量损伤引起(osteoporosis);
是第三大发病率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能在三维空间进行功能活动。这不仅是由于肩关节解剖结构上的特点所决定,也是由于盂肱关节的活动与胸锁、肩锁关节以及肩胛胸壁之间的联合活动所致。当臂外展超过40-60度,继续抬高时,就伴随胸锁和肩锁关节的运动及肩胛骨的旋转运动。
非手术治疗的不足:
遇到骨折,保守治疗可以吗?完全可以,此部位的骨折大部分人都是通过保守治疗的,但保守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
无法改善力线及功能;
延迟愈合或不愈合:7%;
肱骨头坏死:6.5%(1年内)
21.6%(伴骨折移位)
腋神经损伤:平均在13周后出现,约半数可在1年内缓解。
手术治疗指征:
对于大多数移位且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更为可取
肱骨头相对移位50%
内外翻角度20°
临床分型
不管是Neer分型还是AO分型,要知道分型并不是绝对的手术的条件。没有分型是不是不能手术?当然不是,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理解如何手术或者说手术愈后的判断,以及采取何种手术方法更为合适。在手术前了解分型,可以帮助把手术做得更完美,下面从Neer分型展开讲解:
Neer分型(基于关节部分和大、小结节和肱骨干的位置关系,骨折块的移位取决于附着肌肉韧带组织的牵拉):
以下几块肌肉一定要多加注意,这几块肌肉的止点都跟肱骨头息息相关,此处发生骨折时,会使得肌肉出现撕裂伤,如果不了解则很难判断复位的结果如何,也很难判断骨折的来源,这也易出现漏诊,导致手术失败。
D-E=8mm:
此距离就是为了提示我们肱骨大结节的顶点和肱骨头的顶点是有距离的,平均值大约在8mm,如若手术时没有此距离,钢板放置偏高,和肱骨头持平,则会和肩峰造成撞击,做手术时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