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损伤是指因鼻部遭受外力撞击等所致。以鼻部淤肿,皮肉破损,鼻梁骨折或鼻衄等为主要表现的损伤类疾病。
中文名称
鼻损伤
英文名称
injuryofnose,nasaltrauma
主要病因
鼻部遭受外力作用
常见症状
鼻伤瘀肿、皮肉破损、鼻骨骨折、鼻伤衄血
名词解释
鼻损伤是指因鼻部遭受外力撞击等所致。以鼻部淤肿,皮肉破损,鼻梁骨折或鼻衄等为主要表现的损伤类疾病。
历史沿革
中医学对损伤致病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如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或堕车马,打仆损伤,致血淖溢,发为鼻衄,名折伤衄。”明清时代,对鼻损伤有进一步认识,认为其病因主要有跌仆、撞击、金创等,伤损表现主要有“鼻出血”“鼻梁凹陷”“伤开孔窍”“鼻破歪落”等,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治法,如敷贴法、整复法、内服药法等。
病机
1、钝器所伤,恶血留内
多由钝器如重物、车辆或拳头碰撞等挫伤,致鼻脉损伤,血溢脉外,恶血留内,瘀滞皮肉之间,故局部青紫肿胀、疼痛难忍。
2、锐器损伤,皮肉破损
多由锐器如刀割、金创所伤,致鼻部皮肉破损,开裂,甚至部分断离。
3、直接暴力,骨折畸形
受直接暴力重创,如车辆、剧烈运动如打球或踢球、拳击、小儿跌伤鼻额部着地,突然暴发力量冲撞鼻部,多可致鼻骨及鼻窦骨折或畸形。
4、损及血脉,伤鼻衄血
外力剧烈撞击于鼻,损伤外鼻皮肉,伤及鼻脉,血溢脉外,清道衄血或鼻骨骨折,脉络破裂而衄血。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明确的鼻外伤史,
2、临床症状
主要为不同程度的鼻部疼痛,或有鼻塞、衄血,甚或头痛头昏。
治疗原则
鼻损伤是鼻科急症,临证时应注意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及时采用不同的外治和内治方法。
外治法
1、鼻伤瘀肿
鼻伤初起,24小时以内,宜予冷敷,以帮助止血或制止瘀血扩散。24小时以后,可改用热敷或内服中药渣再煎汤热敷,以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2、皮肉损伤
轻者只需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清洗伤口。伤口较深较长者,应予仔细清理创口,取出异物,尽可能保留皮瓣,再予缝合,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皮肤缺损严重者应予植皮。
3、鼻中隔血肿
血肿小者,可穿刺抽吸;血肿大者,宜在表麻下,沿血肿下方做一与鼻底平行的切口,吸尽瘀血后以消毒凡士林纱条紧密填塞鼻腔,防止再出血。同时注意预防感染化脓。
4、鼻中隔脱位
应予复位。用复位钳伸入两侧鼻腔夹住鼻中隔,将其扶正复位后,双侧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若难以复位者,日后可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或黏膜下切除术,以矫正其偏曲。
5、鼻骨骨折
骨折无移位者,可参考“鼻伤瘀肿”之治;骨折有移位形成畸形者,应及早进行复位。若因鼻肿较剧,复位有困难者,也可稍延迟数日,待肿胀消退,再行复位,但最迟不宜超过14天,以免骨痂形成太多,或错位愈合,则不易整复。
6、鼻伤衄血
以止血为主。
转归预后
本病伤势较轻者,预后较好。但若伤势较重,或延误治疗,则可遗留畸形,影响面容或呼吸功能。若合并有邻近器官损伤或颅底骨折、硬脑膜撕裂伤等,则可遗留其他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调护
1、有伤口者,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以免感染邪毒而加重病情。
2、有瘀肿者,不要用力揉擦患处,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出血。
3、有骨折者,要防止再度碰撞或按压,以免骨折端移位,难以愈合或形成畸形。
4、着重进行各项安全宣传教育,避免意外事故发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文献摘要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头面部》:“凡鼻两孔伤凹陷者可治,血出无妨。若鼻梁骨凹陷者,用当归膏敷贴;若两孔跌磕伤开孔窍,或金刃伤开孔窍,用封口药敷伤处,外以消毒定痛散贴之退肿。”
声明:内容源于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编辑:竹叶
图片:网络
审核:虫哥
往期精选
25June
鼻渊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