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即可进入书城
胫骨平台骨折是创伤中常见的膝部损伤之一,因系关节内骨折,对治疗要求较高。治疗的原则是关节面解剖复位并坚强内固定、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下肢的正常力线和早期功能锻炼。今天,就来具体学习一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固定布局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体位及术前准备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对于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经常采用前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
采用前外侧入路时,应将患侧臀部垫髙,以对抗下肢外旋;
进行后内侧入路时,可撤出臀部软垫恢复平卧体位。如此更改体位可方便手操作。
膝关节下方垫枕,膝关节稍屈曲,使侧副韧带松弛,便于术区显露。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体位:患肢近端上充气止血带,膝关节下方垫高使膝关节屈曲。
患肢近端留置充气止血带。
在手术无菌范围内,预留足够的电刀线长度,以便随时测量下肢力线。
术中常规C形臂Ⅹ线透视,辅助手术。
切口体表投影
前方入路
前方正中切口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显露两侧平台,但该入路对两侧软组织破坏严重,易造成更高的切口坏死、骨不连等并发症,目前已经很少使用。
前外侧入路
切口近端沿关节间线近侧后方,向前绕过Gerdy结节,沿胫骨结节外侧向远端延伸;
若需向上延伸,可采取S形,沿股外侧中线延伸至外上髁;
若需向下延伸,则可延胫骨嵴外侧向下延长切口。
▲胫骨平台骨折前外侧切口
A:首先确定髌骨、髌韧带、Gerdy结节、腓骨头的解剖位置;切口沿关节线近侧后方向前绕过Gerdy结节,沿胫骨结节外侧转向远端;
B:切口及深部重要组织结构示意图。
后内侧入路
切口位于胫骨近端后内侧缘;
根据需要显露手术范围,如果使用后侧支撑钢板,则切口可适当稍偏后。
▲胫骨平台后内侧切口
A:切口位于胫骨后内缘后方1~cm处;
B:切口及深部重要组织结构示意图。
胫骨平台前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入路
该切口可用于同时显露胫骨内、外侧平台;
联合应用前述前外侧切口和后内侧切口;
两切口之间至少保留7cm皮桥,防止胫前皮肤坏死。
▲胫骨平台前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入路
胫骨平台后内侧和外侧髌旁联合入路
该切口可用于SchatzkerⅣ型骨折合并冠状面骨折线的显露和固定;
联合应用后内侧切口及外侧髌旁切口;
同样注意两切口间距离应7cm。
▲胫骨平台后内侧和外侧髌旁联合入路;注意双侧切口之间距离应保持在7cm以上,避免出现胫前皮肤坏死。
手术入路
胫骨平台前外侧入路
显露外侧胫骨平台
沿体表投影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深筋膜下方全层剥离,避免分层游离造成皮肤坏死。
牵开皮肤可显露Gerdy结节及附着此处的髂胫束,以及覆盖前筋膜室的筋膜层。
距离胫骨嵴外侧5mm切开前筋膜室,在胫骨近端骨膜外,将胫骨前肌从胫骨外侧游离,从远向近游离至关节囊水平。
胫骨平台关节面的显露
将细克氏针扎入外侧关节间隙,定位关节面水平。
在外侧平台关节面和外侧半月板间,切开此处的冠状韧带。
使用半月板拉钩或采用缝线等方法将半月板牵向近端,同时内翻膝关节加大外侧关节间隙,即可直视外侧平台关节面。
术后应将半月板附着点及关节囊仔细缝合。
A:在深筋膜下方全层剥离皮肤,避免分层剥离造成的切口不愈合;
B:应用克氏针确定关节线位置;
C-D:一个切口自外侧半月板下方切开关节囊,将半月板牵向近端,另一切口在距离胫骨平台外侧缘5mm处,切开前室筋膜将胫骨前肌自骨膜外剥离;
E:图中示自胫骨近端骨膜外分离胫骨前肌;
F:图中示自半月板下方切开关节囊和冠状韧带将半月板牵向近端显示关节面。
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
沿体表投影切开皮肤,在深筋膜下方全层剥离,避免分层游离造成皮肤坏死。
在表浅部位解剖时,应避免损伤大隐静脉和隐神经。
显露鹅足腱,并向前方牵开。或者沿切口方向切开鹅足腱,骨折固定后再行缝合修复。注意在切开鹅足腱时不要损伤内侧副韧带。
沿鹅足腱与腓肠肌之间,从骨膜外分离腓肠肌,即可显露骨折部位。
若需要向近端延伸显露,可部分切断腓肠肌内侧头,扩大显露范围。
由于关节内视线有限,一般不做半月板下方关节囊切开术,仅作关节外复位之用。
A:在胫骨平合内侧全层分离皮肤至筋膜层;
B:显露鹅足腱和腓肠肌的前缘,在二者之间存在一间隙;
C:沿皮肤切口方向切断鹅足腱,挂线标记待术后予以修复;
D:沿皮肤切口切断鹅足腱;
E:分离腓肠肌,显露骨折断端。
胫骨平台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
联合应用上述两个入路即可。
胫骨平台后内侧和外侧髌旁联合入路
以后内侧入路为基础,即取后内侧长切口,显露骨折端并实施内固定。外侧髌旁小切口仅作为观察窗,用于辅助复位和直视关节面的复位情况。
医院创伤骨科设计。我们利用这种入路固定SchatzkerⅣ骨折,发现外侧半月板损伤后经常嵌入骨折端,阻碍骨折复位。通过该视窗可探査外侧半月板的损伤情况,并对损伤的半月板进行处理。此外,该入路还有助于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胫骨平台后内侧和外侧髌旁联合入路
A:以后内侧入路为基础,在外侧髌旁辅助做一小切口;
B:切开支持带后,将髌骨和髌韧带向内侧牵拉,可清楚地显露关节内的损伤情况。
骨折复位及固定
SchatzkerⅠ型骨折
首选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
在C形臂透视下,牵拉患肢,并应用一把或多把复位钳,钳夹关节骨块,实现解剖复位。
复位后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使用~3枚半螺纹拉力螺钉固定。由于胫骨平台外侧皮质较薄,部分患者需使用垫片保护。
▲SchatzkerⅠ型骨折闭合复位经皮拉力螺钉固定
A:适当牵拉患肢后,经皮钳夹关节骨折块,获得解剖复位;
B:经皮置入~3枚半螺纹拉力螺钉加压固定;
C:SchatzkerⅠ型骨折患者术前正侧位X线片,可见外侧平台劈裂骨折;
D:术前CT冠状位重建及三维重建,可以清晰发现外侧平台劈裂骨折;
E:采取闭合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
如果闭合复位不满意,可经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进行螺钉或钢板内固定。
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
与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一样,均可选择前外侧入路,进行钢板螺钉内固定,不过二者复位方法与固定策略有所不同。
胫骨平台开窗复位技术:在胫骨平台前方胫骨结节外侧,距离关节间隙约5cm处开一骨窗,向关节面塌陷部位插入一弧形顶棒,轻轻敲击顶起被压缩的关节面骨块,可少许过度复位以代偿在随后操作过程中的关节面高度丢失。
胫骨平台球囊扩张复位技术:有学者借鉴椎体成形技术,将球囊扩张系统插入塌陷的平台关节面下方,通过球囊扩张复位关节面。
关节面解剖复位后穿入克氏针临时固定,遗留的骨缺损进行植骨维持复位,并促进骨愈合。
置入外侧钢板,支撑并维持复位。
▲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
A:在胫骨结节外侧距离关节间隙约5cm处开骨窗,插入一弧形顶棒,轻轻敲击顶起被压缩的关节面骨块;
B:关节面下方松质骨缺损区植入自体骨或其他植骨材料;
C:有学者报道采用椎体成形术所用球囊扩张系统,插入塌陷的关节面下方,扩张复位后注入植骨材料可以将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之后结合外侧钢板保护;
D:如果关节面过于粉碎,应注意不要过度加压否则有可能造成胫骨平台宽度变窄。
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开书样显露:以胫骨外侧平台劈裂骨块的软组织合页为轴向外侧翻开,可以显露胫骨平台塌陷部位。
通过半月板下切口直视关节面的塌陷和移位情况,用顶棒顶托塌陷的关节面,完成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复位后穿入克氏针临时固定,遗留的骨缺损植骨填充。
通过钢板应用拉力螺钉技术加压固定关节内骨块:
如果关节面过于粉碎,应注意螺钉加压的强度,避免过度加压或加压不足造成的胫骨平台宽度的变窄或变宽。
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建议使用锁定钢板固定。但要注意直接在近端使用的锁定螺钉固定不能获得关节内骨块之间的加压。完成骨块加压的方法是首先置入一枚普通拉力螺钉,实施骨块之间加压后,置入其他锁定螺钉。最后将预先置入的拉力螺钉更换成锁定螺钉,完成全部固定。
▲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
A:术前正侧位X线片,可见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B:术前CT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可见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三维重建去股骨后可立体观察胫骨平台关节面的骨折情况;
C:行切开复位异体骨植骨内固定术。采用前外侧入路,以软组织合页为轴,将劈裂的胫骨外侧平台开书样向外翻开,通过半月板下关节囊切开,直视下解剖复位关节面并植骨;
D:关书样复位外侧骨块后点式复位钳维持复位,应用胫骨外侧钢板固定;
E:术后正侧位X线片,可见关节面解剖复位。
SchatzkerⅣ型骨折
此型骨折多属于高暴力损伤,经常伴随膝关节脱位。其中内侧髁骨折多为一个较大的骨块,同股骨远端一起与外侧胫骨平台脱位。
▲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股骨髁与内侧平台骨块一起向内、后方向脱位。
上述骨折脱位的模式,决定了SchatzkerⅣ型经常合并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等损伤。
与外侧平台劈裂骨折不同,SchatzzkerⅣ型骨折单独使用拉力螺钉固定强度不足,失败率较高,应该采用钢板螺钉固定。
矢状面上劈裂的内侧平台骨折可采用胫骨内侧钢板,必要时辅助后侧小钢板固定;冠状面上劈裂的后内侧平台骨折根据其骨折线角度,选择后内侧钢板或者内侧钢板结合后侧钢板固定。
对于累及关节面范围较大,特别是累及髁间棘的患者,单纯后内侧入路很难直视骨折部位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因此推荐使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观察窗处理该类骨折。
右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A:术前正侧位X线片,可见后内侧平台劈裂骨折;
B:术前CT扫描横断面,可见骨折线斜向通过内侧平台,后内侧平台整体移位;
C:经过后内侧结合外侧髌旁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解剖复位后,分别在内侧、后侧行钢板螺钉内固定;同时一枚拉力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
D:术后16个月患肢功能良好;
E:取出内固定后X线正侧位。
膝关节软组织的处理
前、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术中应设法同时固定韧带撕脱止点的骨块。韧带止点的撕脱骨块一旦复位固定后容易愈合,能有效恢复韧带的功能,因此应重视撕脱骨折的早期处理。
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受手术空间的限制,直接缝合修补困难,很难精确恢复韧带的长度,经常因韧带过长遗留膝关节松弛等并发症。因此,不主张一期修复,待骨折愈合允许膝关节屈伸活动后,再二期关节镜下重建韧带的完整性。
内、外侧副韧带:一般不增加切口修复断裂的侧副韧带,可通过石膏固定或佩带铰链式支具等获得韧带愈合。
半月板的处理
当钳夹复位不能恢复平台宽度时,应想到半月板可能嵌顿在髁间棘附近的骨折线内,此时可经外侧髌旁切口探查并处理嵌顿的半月板。
为了减少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应尽量修复损伤的半月板,仅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才考虑切除半月板。
▲右侧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
A:术前正侧位X线片,骨折累及髁间棘,内侧平台整体劈裂,干骺端粉碎;
B:术前CT冠状位重建,可见内侧平台劈裂骨折块完整,与股骨远端向内侧脱位;
C:采取后内侧、外侧髌旁联合入路,后内侧切口可见干骺端粉碎骨折;
D:术中平台宽度复位困难,经外侧髌旁视窗发现半月板损伤游离,并嵌顿在骨折端内。取出半月板后,直视关节面,骨折获得较好的复位;
E:恢复平台宽度和内外侧平台高度后,克氏针临时固定关节面;F:内侧、后侧分别置入4.5mmLCP钢板固定,干骺端缺损处置入人工骨。
SchatzkerⅤ型、Ⅵ型骨折
此两型骨折多为高能量所致,常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因此,多数患者需遵循分期手术的治疗原则。
初期实施石膏或跨膝关节外固定架临时固定,待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再进行终极固定。
终极固定方式的选择:
前外侧入路:可联合后内侧小切口辅助复位:
内侧平台骨块较完整,容易闭合复位的SchatzkerⅤ型、Ⅵ型骨折,可以经外侧置入角稳定性锁定钢板单侧固定,即一块外侧锁定钢板同时固定内外侧平台骨折。
内侧平台有冠状面方向骨折线,或者内侧平台骨折块较小的患者,外侧钢板很难固定内侧骨块。切勿以牺牲内平台骨折复位、固定为代价,勉强实施外侧单钢板固定。
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
内外平台骨折粉碎程度严重、后平台冠状面骨折等,需要采用前外、后内联合入路,实施双钢板,甚至三钢板固定。
骨折的复位
复位顺序多从内侧开始,因为内侧骨块一般较大,且为整体劈裂,粉碎程度低,容易找到复位标志。
通过外侧半月板下切口直视下观察骨折的复位情况。
注意在透视下观察内外侧平台的高度以及平台的宽度。
应用克氏针多平面交叉临时固定,注意克氏针应尽量避开将要安放钢板、螺钉的位置。
应用钢板固定前,需要恢复下肢的长度和力学轴线。
可参考健侧肢体,对比恢复患肢的长度。
使用预留的电刀线,确认患肢的髂前上棘、髌骨中心、第一二趾间恢复成一条直线。
透视确认胫骨平台的后倾角恢复正常。
A:经后内侧入路顶托复位内侧平台骨块;
B:经前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外侧平台骨块,点状复位钳钳夹恢复平台宽度并维持复位;
C:透视可见平台宽度恢复且内外侧平台在同一水平线上,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关节面骨块;
D:侧位像透视可见关节面平整,后倾角异常需要进一步调整;
E:用克氏针多平面固定关节面骨折块;
F:在应用钢板固定前,通过电刀线测量并恢复患肢力学轴线,保证髂前上棘、髌骨中心、第一二趾间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内固定的方式双侧钢板固定可于胫骨干外侧放置解剖型锁定钢板,近端应用多枚水平螺钉达到对侧平台。螺钉恰好置位于软骨下骨,且与钢板锁定,起到排筏样效应,给予关节面足够的支撑。内侧可应用普通1/3环形钢板或T型钢板做为辅助支撑,防止内侧平台骨块向远端移位。必要时可在后方放置支撑钢板,防止后侧平台移位。外侧LISS钢板固定
复位并用拉力螺钉固定关节内骨折,选择合适长度的LISS钢板,组装钢板和导向器,沿骨膜外将钢板插入胫骨外侧。
调整LISS钢板,保证其近端、远端螺钉的方向和位置合理。
按照桥接钢板的固定原则,在骨折区域内空出3-4个钉孔,分别在近段、远端置入螺钉。
A;应用骨块特异固定的方法,可在内侧、后内侧放置1/3环形或者T形钢板,用作内侧或后内侧骨块的支撑;
B:外侧置入钢板完成最终的固定;
C:应用LISS固定时,应特别注意钢板安放的位置,否则有可能造成固定失误;
D:LISS钢板远端的位置也应特别注意,特别是使用自攻自钻的单皮质螺钉时,偏心置入螺钉将造成螺钉在骨皮质内的实际工作距离下降,抗拔出能力降低。
闭合切口
术后应检查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内外翻活动幅度超过10°提示膝关节不稳,可能存在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术后应给予适当的外固定。
修复并缝合半月板的附着点。
如果术中切开了鹅足腱,术毕应缝合重建。
用胫前肌肉覆盖前外侧钢板。
缝合术中切开的关节囊。
放置引流,逐层关闭切口,尽量达到无张力性缝合。
术后处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软组织情况,特别是在术后48h内,应防止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48h内切口换药,根据引流情况确定引流的拔除时间。
合并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者,术后应石膏固定或佩戴带铰链式膝关节支具固定,避免膝内、外翻。
无其他损伤和并发症的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膝关节的被动活动。
应在4~6周恢复膝关节的全程运动。
术后10~1周开始负重行走。
经验与教训
应避免将钢板直接放置在切口下方。
在深筋膜以下剥离皮肤,避免破坏皮肤血运。
屈曲膝关节能松弛内外侧副韧带,利于手术暴露和骨折复位。
透视角度向尾侧倾斜10°,以获得胫骨平台切线位影像,观察关节面的复位情况。
植骨材料填充仅起骨传导和支撑作用,可选用多种植骨材料。
切开的关节囊应当予以仔细缝合:
在切开关节囊时应当预留缝合的空间。
部分钢板近端设计了关节囊缝合孔,要善于应用,辅助关闭关节囊。
关闭切口时应当尽量给予内置物(尤其是钢板)足够的软组织覆盖。
干骺端骨折最好采用间接复位、经皮固定的方法治疗。特别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有限切开、经皮固定等方法可以充分保护血供,减少软组织并发症。
◆◆◆◆◆医学很有料,选择很重要靠人不如靠自己现在宝典来了我们自己买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购买!
??????你的螺钉打得对不对?????鲜为人知的往事:高尿酸与股骨头坏死
??这是关节科主任自己的片子!收藏内植物设计和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螺钉固定痛风的“帮凶”不止是酒这4种“水”同样升高尿酸保护腰椎,一辈子坚持这六个正确姿势就够了!『8分钟创伤』转子间外翻截骨治疗股骨颈骨不连『8分钟创伤』股骨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Kocher-Langenbeck入路8分钟创伤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