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鼻骨骨折复位后
鼻骨骨折复位术
打架鼻骨骨折
鼻骨骨折x线片
鼻骨粉碎性骨折
鼻骨骨折药膏

胡同里的ldquo官茅房rdquo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3569.html

最近去居民聚集的小区办事,突然内急,想找个公共卫生间,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其结果还是到主要街区才找到了公共卫生间。仔细想想,小时候国家那么困难,可是胡同里到处是公共厕所。现在城市进步了、城市国际化了。可很大的小区怎么会找不到公共卫生间呢?我想不会是因为财政的问题,最大的可能是有关人士的疏忽吧?我去过许多城市,出门找厕所是件头疼的事,但北京的公共厕所却随处可见,很是方便。据北京报说,在四环以内,每平方公里就有20座公厕,人们步行5分钟内就能找到厕所。五环以内米一座公厕。全北京市现有公厕2万多座,是我国公厕最多的城市,与许多世界知名都市相比,公厕数量也是很可观的。更贴心的是男女厕位比例达到4比6,减少了女卫生间前排长龙的现象。北京报还刊登过市政府对所有企业的要求:任何企业和饭店、写字楼必须无条件的对外开放其卫生间。这样更充分的弥补了公共卫生间的不足,我觉得是非常人性化的措施,值得称赞。而我们小时候的北京市区公厕仅有余座,且均为“旱厕”。胡同居民使用的也是既原始又简陋的“旱厕”。何为旱厕呢?就是没有冲水设备,定期有人来掏的厕所。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市政府才逐步将旱式厕所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对于公共厕所,老北京人都有着熟悉而复杂的记忆。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早上人们一见面就会问:干吗去?答:“开会”。而“开会”就是指上厕所,因为当时公共厕所少、固定居住人口多。每天早晨人们不得不在厕所门前排队等候,等的时候少不了神侃国际大事、聊聊家长里短,故称“开会”。老北京人对公共厕所的称呼有很多如:户厕、净房、茅厕、厕所、公共厕所,而最简单和贴切的说法是“官茅房”。何为“官茅房”呢?因为是在计划经济的全民所有制时代,就是指公家出资盖的公共厕所吧?到目前为止最流行的叫法是:公共卫生间。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在宏伟的故宫建筑群里总共有间半房子,但是却没有一间卫生间,难道皇家人就不用卫生间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满蒙人的习俗认为如厕是不洁净的事,我估计是他们在大草原的生活习惯吧?所以皇家人如厕都是用马桶的,用后立即由太监冲洗干净。我到觉得这个好习惯应该在百姓中推广。可惜了没有在老百姓中推广开来。否则也不会有后来满北京的千把间简陋的“官茅房”了。再者,我们还可以从老舍先生著名的剧本“茶馆”里得到证实。在第一幕里有个片段,就是侦缉队吴恩子对刘麻子说的话:我看不把你锁在那马桶上,你是不会说句软乎话儿的。可见清末年间的监牢獄里都是使用马桶的。而现在故宫的公共卫生间都是解放后政府为了游客修建的。说几句额外的话。为什么故宫修建了间半房子呢?我记得老辈子人传说:故宫的间半房间,这是一个奇怪的数字?为什么不凑足间整数,而偏偏要建筑一个“半间”呢?据说天上玉皇大帝的宫殿共有间房,而人间的皇帝是天子,所以皇帝的规格就得比玉皇大帝低一点。而这个所谓“半间”房子,就是指文渊楼下的那间小屋。我还特意到这个小房子去看过。实际上我觉得这间小屋之所以造得那么小,是出于格局上美观的考虑,其实也是一间整房子,只不过面积很小就是了。七十年代末我去南方出差,看到南方人每天早上在公共河道里冲洗马桶。我至今也不能理解,在同一个河道里即有人冲洗马桶,又有人在不远的地方淘米。难道南方人真的就不觉得脏吗?至今也弄不懂这是为什么呀?还有奇怪的事,早在七十年代以前,南方城市的每个公共厕所门口都有人在收费,不给卫生纸的收费1分钱;给卫生纸的收费2分钱。那个时候北京的公厕是没有收费的!当时我很诧异、很不理解。若是没有带钱,就是憋死你,你也休想进去如厕。用现在的眼光看南方人还是很有生意头脑的呀!以至于北京在八十年代中期也实行过一段商业区和旅游区公共厕所收费的政策。但是没实行几年就停止了,估计是不符合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吧?其实我最记忆犹新的是,我从记事时起我家就住在新街口电影院街口东侧的小院子里。每天如厕都要到马路对面的公共厕所。我很小的时候就自己过马路一个人去厕所。好在那个时候路上的机动车很少,最多的是自行车。有一天晚上我自己过马路时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给撞倒了,当时嘴和鼻子都流血了,大人觉得骨头没啥问题就让那个撞我的人走了。此后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自己过马路了。参加工作后体检时五官科医生说我的鼻隔骨是歪的,我才觉得是不是小时候被骑自行车的人把鼻隔骨给撞骨折了,可惜已经无从查证啦!快六十年啦!至今那个公共厕所还在,我每次路过那里都会驻足看一看,即使没有需求我也会走进去小解一下,甚至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其实就是怀旧吧!六十年代中我家从新街口搬到了小四条胡同。我家院子很小住着两户人家,也是我家几十年的老邻居,当时两家一共15口人。在小院子的西北旮旯有个厕所一米二宽,进深大概有不到二米吧。只有一个独立的坑位,和一个带直把的长条木盖,能够很严实的盖在坑位上。有个昏暗的15瓦的小灯泡,还是两家分摊电费的。有个简单的木门,木门虽然简陋但还能从里头插上门鼻。所以并不影响男女共用一个厕所,谁用在先谁就在里边插上门鼻。回想一下每天早上15口人都要在上班、上学之前去一趟厕所。想想是个什么情景呀?真不敢想象那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呀!经常是里边如厕的人被外边火急火了等待如厕的人催促的心烦意乱的。很少有从容不迫的时候呀!夏天还要忍受蚊蝇的叮咬和土鳖虫的乱爬乱飞。冬天夜里去如厕更是受罪啊!要穿上棉衣棉裤否则要挨冻的呀。我家院子本来就很小,夏天还要时不时的受到厕所气味的熏陶。真的是无奈呀!最难堪的是茅坑满了而掏粪的师傅还没有来,全院的人没地方如厕。就只能到很远的地方去找公共厕所咯。在六七岁的时候还干过一件傻事,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厕所的门柱上还安着一个电插座?我小时候对什么事都很好奇,就想知道插座里边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插上插销灯泡就会亮?想了半天就试着用小手指头往插座的插孔里伸,开始没什么感觉,后来才知道其实是没有够到插座的金属部位。再次往插座里伸小手指的时候,突然一下子整个胳膊就麻木了,一下子从小板凳上掉将下来坐了个大屁墩,吓得我够呛。从此知道了电的厉害再也不敢摸电门玩了。那个时期,我记得是每周四或周五,有环卫局的掏粪工人按时来给各门各户的院子里掏厕所。掏粪工人是非常辛苦、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呀!掏粪工用的掏粪桶是用四公分厚的柏木做的,上下一共有四道铁箍,估计装满了要有一百多斤重吧?在一侧安装有用三公分藤蔓楲出来的半椭圆的跨肩,还要带着一个长把的铁桶和一个长把的铁勺,是用来掏粪的工具。最要技术的活是装满了大粪的桶往肩上扛,工人要用胳膊弯跨住桶把,把盛满了粪便的重桶提起来放到膝盖上,用力往肩上一蹿的同时转身、上肩才算完成了整个动作。然后用长把勺的把头别住桶把,压在肩上侧躬着身体,借着悠劲才能保证不撒出来并平稳的背到罐车后边,放到摇把上顺时用力摇起来倒进大罐车里。掏粪的师傅有时候累了就会在院子里歇一会儿,院里的人会给师傅倒茶水喝还会聊几句闲话。有一次我看到工人师傅掏出来的是半桶,就想试试能不能背起这个半桶来,老师傅说:来试试吧,我给你护着点。我就按平常看着他们做的动作试着做了,还别说我还真的一下就给扛上肩了,而且是一点点都没撒出来呀。要知道撒出来的后果就是全都得撒到脖子里去呦。老师傅还直说:看不出来你还真行,有的大学生来了半个多月都不敢往肩上扛呀!在年还评选出了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是掏粪工人的优秀代表。最著名的是在劳模会上时传祥与国家主席刘少奇握手的照片。这张照片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并且刘少奇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说:我当国家主席,你当掏粪工人,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让现在的年轻人理解这句话就是官话、废话。可是那个年代的人就是这么认为的,很少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思想。每个人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啊。那个时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那时候还经常看到毕业季一批一批的男女大学生跟着掏粪工人做毕业实习的。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好可爱呀!这样,院子里的厕所一直用到七十年代初,政府修了小胡同的柏油路。不久就在尽可能的空地修了很多的公共厕所。我家门口的空地原来是我的同学王春春家的后院,文革后期拆了院墙,空了一段时间后盖了一座公共厕所。才填埋了院里的厕所。至此才用上了冲水式的公共厕所。也算是一大进步吧!新厕所是用青砖洋灰瓦盖的。男女厕所各有六个蹲坑,中间的隔断墙上头有个25瓦的灯泡,因为空间大显得有点昏暗。隔断墙一米高的位置还埋有水管,是为了冲洗厕所专用的。男女侧都只漏出来一个水截门和二十多公分水管,每次工人来了都带着截门扳手,冲洗完了都会把扳手带走,可能是怕有人用公家的水吧?公共厕所是解决了院子里厕所的卫生问题,但是就形成了前边所说的“开会”现象。也是无奈之举吧?而掏粪工作的最终被淘汰还是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末。因为北京有很多进不去机动车的窄小胡同,所以只能由掏粪工人去解决。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大面积的拆迁平房,估计掏粪工作已经绝迹了吧?除了我家门口的公共厕所外,离我家最近的就是中街南口进口一百多米,路东侧还有一座公共厕所。是用拆西直门的城墙上的城砖砌成的。那个厕所面积比较小,好像只有三个坑位。有时候我们门口的厕所人多了,就会去那里如厕。在七十年代初,那个厕所还发生过两次案件,按当时的说法就是流氓案件。在中街2号住着一户人家姓某某吧,名字我记得很清楚啊。当时也就是二十六七岁吧,是个中专生;瘦瘦的,长的不难看,挺好的一个小伙子。在单位还是个技术员啥的,别忘了呀,当时的中专生已经是大知识分子咯,本来有很好的前程。就是有一个毛病,爱趴女厕所往里看。当时那个厕所是用城砖砌成的,中间的隔断墙也是城砖的,该人抽动了一块城砖往里看。让人家给逮住了,免不了一顿揍,还得给送到新街口派出所去教训一顿。时隔半年后该人又一次行龌龊之事时,再次被逮住。送了劳教,据说工作也丢了,后来我就再也没见过这个人了。我始终不理解他的行为?还是个知识分子,怎么会如此行为呢?后来年龄大些了对此有了些认识。其实那是一种疾病。是属于精神类的疾病范畴吧?但是当时的社会和医学知识不承认这个是疾病。就认准了是流氓行为。想想,我觉得那个人也挺悲哀的呀!要是现在送医即可啦。说远咯~悠悠往事,历历在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不论是家里的卫生间还是社会公共设施的卫生间都不可与往日同比咯!可以说在其深度和广度上都是有了根本的变革。现在真正做到了“事有所处,礼有所行”。现代化的卫生设施做到了人性化,充分保护了人们的隐私又方便了广大百姓。卫生间看似是小事?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最重要的事啊!到合作单位去签合同,先去趟卫生间就能决定你是否要与他合作了。到朋友家做客,去趟卫生间就知道你朋友的生活状态了。虽然“官茅房”没有那么美好,但还是值得我记忆的呀!那终归是我经历过的生活啊。(作者:新街口西教场小四条一号王建)

阅读往期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ny.com/bgfsxgz/10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