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排版/医院
可怕的不是骨折本身,而是各种并发症。
为什么被称作“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髋部,老百姓常说的胯(kuà)部,通俗地讲就是大腿与臀部联结的部位,就是这里。髋关节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重要结构,一边是骨盆,一边是股骨(即大腿骨),二者连接的部分就是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jiù)组成,它承载了人体上部的重量,直接影响站立和行走。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患者多不能行走,长期卧床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是严重的打击。老年人骨折,多数人都想的是“不做手术”,或者是“能不做手术就不做手术”。原因听起来也很简单,“年纪那么大了,怕承受不了手术这么大的打击”。
但需指出的是,在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老年髋部骨折应优选手术治疗。
这么大年龄了,还承受得了手术吗?
看一个人是否能承受手术创伤,不是看年龄,而是看全身各系统的状态。同是80岁老人,身体状况却不一样。有人各项检查做下来,发现很多器官功能都有隐患;有人抽血拍片之后就没什么问题。
优选手术治疗原因有二:
保守治疗弊大于利;
现代手术治疗风险可控,好处多多。
1.一般的保守治疗有哪些
保守治疗,一般说的是卧床、牵引固定,等待骨折自己愈合。费用低廉,不用开刀出血,感觉上好像很安全。
缺点
护理有难度:老年人长期卧床,需要在腿上穿过钢针做牵引,绝对不能下床,大小便也要在床上。每一次挪动身体或者是翻身拍背都会引起骨折部位剧烈的疼痛。对病人和家属都是一种折磨。
卧床时间长:一般髋部骨折通常要床边牵引制动2~3个月甚至更长,患者常常苦不堪言。
并发症多:长期卧床压迫臀部、腰背部会引起局部血供不良,产生褥疮;长期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发生率也会大大增加,严重者危及生命。
治疗效果欠佳:除少数骨折位置特殊,患者又积极配合的轻度骨折以外,多数患者的骨折容易畸形愈合,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
2.手术治疗真的没问题吗
手术就没有问题了吗?老年人年纪大,本来身体都不太好,手术的风险又大,万一……
这种疑虑是可以理解的。
过去,髋部骨折手术创伤大,手术技术相对落后,做不做手术的效果差别不大。
现在,随着骨科手术飞速进展,过去认为要保守治疗的疾病,现在都有了很好的手术方案。手术患者的死亡率也远低于保守治疗,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也更好了。
大家都知道,手术前都要签字,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但周全的术前准备可以把它降到最低限度。身体重要器官的状况术前会详细地检查,有慢性病的先将病情控制之后再手术也来得及,术前有贫血的可以输血,有炎症的也可以先抗感染治疗。
医生在术前还会评估手术风险,只有风险可控,才会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当然,风险可控并不等于没风险。只是与保守治疗相比,整体的手术收益更大。
做手术的话都做什么
最常见的手术就是“打钢板”“打钢钉”或“换关节”。也就是医学上说的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
1.置换髋关节
可以不换吗?自己的总会好些吧?
的确,“自己的”会更好些。但坏掉的也留不得。
因为解剖上的原因,髋部骨折中的股骨颈骨折多数愈合能力低,股骨头坏死的几率高。有的患者保守治疗好几年骨折也长不上,有的老人即便骨折愈合了,过了几年又发生了股骨头坏死。
医院的时候就很被动。所以,对于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医生多倾向于人工关节置换。
2.髋关节内固定
髋关节周围骨折有好几种,老人的身体机能也各不相同,髋部骨折中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血供较好,骨折愈合不成问题,医生一般多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方法。
复位的时候不用切开,仅仅在放置内固定的时候开几个小切口,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手术。另外,移位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也可考虑内固定治疗。
哪些人适合保守治疗?
如果患者的术前评估被认定不能耐受手术治疗,那就只能卧床保守治疗了。
所以,保守治疗只适合术前多种严重合并病,身体极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最后,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疗。没有跌倒,就没有骨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